9 宋女性
9.1 刘后(宋真宗)
9.1.1 《宋人轶事汇编·卷一》
- 章献明肃太后,成都华阳人。少随父下峡至玉泉寺,有长老者善相人,谓其父曰:’君,贵人也。’及见后,则大惊曰:’君之贵以此女也。’又曰:’远方不足留,盍 何不(盍是「何不」的合音) [why not] 游京师乎?’父以贫为辞,长老者赠以中金 中金。白银 百两。后之家至京师,真宗判南衙97,因 张耆 纳后宫中。帝即位,为才人,进宸妃 [峰按] 及李氏病重,封李氏宸妃盖出于此 ,至正位宫闱,声势动天下。仁宗即位,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。玉泉长老者,已居长芦98矣。后屡召不至,遣使就问所须 通“需”。需要 ,则曰:’道人无所须也。玉泉寺无僧堂,长芦寺无山门,后其 表示祈使。当,可 [can;may] 念之。’后以本阁服用物下两寺为钱,以建长芦寺临江门,起水中。……今《玉泉寺僧堂梁记》曰后所建云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一。《群书类编故事》卷四。
宋章献明肃皇后本成都之华阳人,家以播鼗 táo。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,有柄,执柄摇动时,两耳双面击鼓作响。俗称“拨浪鼓” 为业。随父 [峰按] 恐不实。实为美之妻。见此及后一条 龚美 游汴,过荆门,止玉泉寺,慕容禅师 [峰按] 即1中长老 夜梦金刚报云:’明日女中天子过此。’因厚遇之,赠以金。时真宗尚为寿王99,居潜邸 潜邸。称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 ,知客100 张耆 引后见王,王悦,遂纳之。《涌幢小品》卷二十八。
[]{#-宋人轶事-3} 章献刘后本蜀人,善播鼗。蜀人 宫美 [峰按] 2中为龚美 之入京。美以锻银为业,时真宗为皇太子,尹开封,美因锻得见,太子语之曰:’蜀妇人多材慧 [峰按] 窃以仁宗系颜控,且好美色。见此及此 ,汝为我求一蜀姬。’美因纳后于太子,见之,大悦,宠幸专房。太子乳母恶之。太宗尝问乳母:’太子近日容貌癯瘠 qú jí。瘦弱;消瘦 ,左右有何人?’乳母以后对,上命去之。太子不得已,置于殿侍 张耆 之家。耆避嫌,为之不敢下直 在宫中当直结束;下班 。未几 没有多久;很快 ,太宗宴驾 yàn jià。婉称帝王之死。宴,通“晏”。 ,太子即帝位,复召入宫。《涑水记闻》卷五。
宫美 以锻银为业,纳邻倡妇 以歌舞为业的倡家妇女。亦指卖身的妓女 刘氏为妻,善播鼗。既而 上文所发生的情况或动作后不久 家贫,复售之。张耆 时为襄王宫指使,言于王,得召入宫,大有宠。王乳母 秦国夫人 性严整,恶之,固令王斥去。王不得已,置于 张耆 家,以银五挺 量词。用于某些挺直物 与之,使筑馆居于外。徐使人请于 秦国夫人,乃许复召入宫。美 由是得为开封府通引官,给事王宫。及王即帝位,刘氏为美人,以其无宗族,更以美为弟,改姓刘云。乐道101父与张耆具为襄王宫指使,故得详耳。《涑水记闻》卷六。
钱思公 钱惟演 嫁女,令银匠龚美打造装奁 lián。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器皿。既而美拜官,思公即取美为妹婿,向 昔日、从前 所打造器皿归美家。《东轩笔录》卷十五。《野客丛书》卷十一。《宋稗类钞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6} 章献明肃初自蜀中泛江而下 即1中“下峡” ,舟过真州102之长芦,有闽僧法 灯 者,筑茅庵岸旁。灯一见,听其歌声,许以必贵,倒囊 倾囊,倒出囊中所有的钱物。亦喻慷慨助人 津置入京,继遂遭际 遭际。[encounter]∶遭遇时机,指受到达官贵人的提拔、赏识 。及位长乐,灯尚在,后捐奁中百万缗 mín。量词,铜钱串,一般每串一千文 ,命淮南、两浙、江南三路转运使创建大刹,工巧雄丽,甲于南北。俾 bǐ。使 灯住持,赐予不绝。李邯郸 李淑,宋代目录学家 为之碑,至今存焉。《挥麈余话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7} 见吕夷简13。
[]{#-宋人轶事-8} 章献太后智聪过人。其垂帘之时,一日,泣语大臣曰:’国家多难如此,向非宰执同心协力,何以至此?今山陵了毕,皇亲外戚各已迁转推恩,惟宰执臣寮亲戚无有恩泽。卿等可尽具子孙内外亲族姓名来,当例外一一尽数推恩。’宰执不悟,于是尽具三族亲戚姓名以奏闻。明肃得之,遂各画成图,粘之寝殿壁间。每有进拟,必先观图上,非两府亲戚姓名中所有者方除之。《默记》卷上。
[]{#-宋人轶事-9} 明肃太后临朝,袭真宗故事,留心庶狱,日遣中使至军巡院、御史台,体问鞠囚情节。又好问外事,每中使出入,必委曲询究,故百官细微,无不知者。有孙良孺为军巡判官,喜诈伪,能为朴野之状。一日,市布数十端,杂染五色,陈于庭下。中使怪而问之,良孺曰:’家有一女,出适在近,与之作少衣物也。’中使大骇,回为太后言之,太后叹其清苦,即命厚赐金帛。京师人多赁马出入,驭者先许其直,必问曰:’一去耶?却来耶?’苟乘以往来,则其价倍于一去也。良孺以贫,不养马,每出,必赁之。一日将押大辟囚弃市,而赁马以往,其驭者问曰:’官人将何之?’良孺曰:’至法场头。’驭者曰:’一去耶?却来耶?’闻者骇笑。《东轩笔录》卷九。《宋朝事实类苑》卷六十五。
[]{#-宋人轶事-10} 仁宗即位方十岁,章献明肃太后临朝。章献素多智谋,分命儒臣冯章靖元、孙宣公奭、宋宣献绶等采摭历代君臣事迹,为《观文览古》一书,祖宗故事为《三朝宝训》十卷,每卷十事。又纂郊祀仪仗为《卤簿图》三十卷,诏翰林待诏高克明等绘画之,极为精妙,叙事于左,令傅姆辈日夕侍上展玩之,解释诱进,镂板于禁中。《挥麈后录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11} 〔刘〕烨登进士第,为龙图阁直学士、权开封府。明肃太后朝独召对,后曰:’知卿名族十数世,欲一见卿家谱,恐与吾同宗也。’烨曰:’不敢。’后数问之,度不可免,因陛对,为风眩仆而出。乞出知河南府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十六。
[]{#-宋人轶事-12} 某公在章献明肃后垂箔日,密进《唐武氏七庙图》,后怒,抵之地曰:’我不作负祖宗事。’仁皇帝解之曰:’某欲但为忠耳。’后既上宾,仁皇帝每曰:’某心行不佳。’后竟除平章事。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二十二。
[]{#-宋人轶事-13} 明肃太后欲谒太庙,诏礼官草仪。时学臣皆以《周官》后服进议,佞者密请曰:’陛下垂帘听大政,号两宫,尊称、山呼及舆御,皆王者制度,入太室岂当以后服见祖宗邪?’遂下诏服衮冕。谏疏交上,复宰臣执议,具不之听。不得已将诞告,赖薛简肃公以关右人语气明直,不文其谈,帘外口奏曰:’陛下大谒之日,还作汉儿拜邪,女儿拜邪?’明肃无答,是夕报罢。《续湘山野录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14} 见吕夷简15。
[]{#-宋人轶事-15} 章献既没,或疑章懿之丧。仁皇遣 李用和 [峰按] 李宸妃之弟 发其葬视之,容貌如生。使者驰入奏,仁皇于章献神御 先朝帝王的肖像。御,谓御容 前,焚香泣告曰:’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。’仁宗谓刘氏大娘娘,谓杨氏小娘娘。 [峰按] 大娘娘,小娘娘称呼众人皆知 《龙川别志》卷上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前集卷六。
[]{#-宋人轶事-16} 章献属疾 托病 ,语于仁宗曰:’愿与祖宗同日为忌。’三月二十九日上仙,乃太宗大忌。后仁宗亦同。前为翁妇,后为母子,此亦国朝之异事。《贵耳集》卷中。
9.3 李宸妃(宋真宗)
9.3.1 《宋人轶事汇编·卷一》
章懿李后初在侧微 卑贱、微贱 ,事章献明肃。章圣偶过阁中,欲盥手,后捧洗而前,上悦其肤色玉耀 谓像玉色一样光艳夺目。多喻外表的美 ,与之言。后奏:‘昨夕忽梦一羽衣之士跣足 xiǎn zú。赤脚 从空而下云:“来为汝子。”’ [峰按] 好手段 时上未有嗣,闻之,大喜云:’当为汝成之。’是夕召幸,有娠。明年诞育昭陵。昭陵幼年,每穿履袜,即亟令脱去,常徒步禁掖 谓宫中旁舍。亦泛指宫廷 ,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。赤脚仙人,盖古之得道李君也。《挥麈后录》卷一。《群书类编故事》卷四。
李太后始入掖庭,才十余岁,惟有一弟七岁,太后临别,手结刻丝鞶囊 pán náng。革制的囊。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 与之,拍其背泣曰:’汝虽沦落颠沛,不可弃此囊,异时我若遭遇,必访汝,以此为物色也。’言讫,不胜呜咽而去。后其弟佣于凿纸钱家,然常以囊悬于胸臆间,未尝斯须 斯须。一会儿的功夫,片刻 去身也。一日苦下痢,势将不救,为纸家弃于道左。有入内院子者,见而怜之,收养于家。恠 guài。同“怪” 其衣服百结 多次缝补。比喻衣服破旧 ,而胸悬鞶囊,因问之,具以告院子 院子,指仆役 。院子惄 nì。忧郁,伤痛 然惊异,盖尝受旨于太后,令物色访其弟也。复问其姓氏、小字、世系甚悉,遂解其囊。明日,持入示太后,及具道本末。是时太后封宸妃,时真宗已生仁宗皇帝矣,闻之悲喜,遽以其事白真宗 [峰按] 可见宸妃受封后尚留一段时日 ,遂官之,为右班殿直,即所谓 李用和 也。及仁宗立,太后上仙,谥曰章懿,召用和擢 zhuó。选拔 以显官,后至殿前都指挥使,领节钺,赠陇西郡王,世所谓 李国舅 者是也。《东轩笔录》卷二。《宋稗类钞》卷三。
- 章懿李太后生昭陵 陵墓名。宋仁宗葬永昭陵,宋人以昭陵作为仁宗的代称 ,而终章献之世,不知章懿为母也。章懿卒,先殡奉先寺。昭陵以章献之崩,号泣过度。章惠太后劝帝曰:’此非帝母,帝自有母宸妃李氏,已卒,在奉先寺103殡之。’仁宗即以犊车 牛车 亟走奉先寺。撤殡观之,在一大井,上四铁索维之。既启棺,而形容如生,略不坏也。时已遣兵围章献之第矣,既启棺,知非鸩死,乃罢遣之。 [峰按] 刘氏一族得存,乃吕夷简功劳。见其劝刘后及三劝之事 《默记》卷上。
[]{#-宋人轶事-4} 晏元献公撰《章懿太后神道碑》,破题云:’五岳峥嵘,昆山出玉;四溟 海 浩渺,丽水生金。’盖言诞育圣躬,实系懿 美好 后。奈仁宗夙 早 以母仪事明肃刘太后,膺 担当,接受重任 [bear] 先帝拥祐之托,难为直致 直而没有曲折 ,然才者则爱其善比 比方 也。独仁宗不悦,谓晏曰:’何不直言诞育朕躬,使天下知之?’晏公具以前意奏之。上曰:’此等事卿宜置之,区区不足较,当更别改。’晏曰:’已焚草 烧掉奏稿,以示谨密 于神寝。’上终不悦。迨升祔 shēng fù。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,二后赦文 赦文。朝廷公布赦罪的文书 孙承旨 亦作“承指”。逢迎意旨。或官名 104 抃 biàn。拍手、鼓掌 当笔 主持撰拟文稿 ,协圣意直叙曰:’章懿太后丕拥庆羡 庆羡。以为有幸而欣羡 ,实生眇冲 miǎo chōng。幼小的人。帝王自称之词 ,顾复 指父母之养育,出自.《诗.小雅.蓼莪》 之恩深,保绥 bǎo suí。使得到保全,获得安定 之念重。神驭既往,仙游斯邈 遥远 。嗟乎!为天下之母,育天下之君,不逮 到,及 九重之承颜 顺承尊长的颜色。谓侍奉尊长 ,不及乎四海之致养,念言一至,追慕增结。’上览之,感泣弥月。明赐之外,悉以东宫旧玩密赉 lài。赏赐 之。岁余,参大政 国家政务 。《湘山野录》卷上。《西塘集耆旧续闻》卷五。
[]{#-宋人轶事-5} 孙文懿公 [峰按] 同上文“孙承旨” 为翰林学士,撰《进祔 fù。奉新死者的神主入庙,与先祖合祭 李太后赦文》曰:’章懿太后丕拥庆羡,实生眇冲,顾复之恩深,保绥之念重。神驭既往,仙游斯邈。嗟乎!为天下之母,育天下之君,不逮乎九重之承颜,不及乎四海之致养,念言一至,追慕增结。’仁宗皇帝览之,感泣弥月。公自此遂参大政。帝问文懿曰:’卿何故能道朕心中事?’公曰:’臣少以庶子不齿 不愿意提到,表示极端鄙视 于兄弟,不及养母,以此知陛下圣心中事。’上为之流涕。先是晏元献公撰《章懿太后神道碑》曰:’五岳峥嵘,昆山出玉;四溟浩渺,丽水生金。’盖以明肃太后为尊也。学士大夫嘉其善比,独仁宗不悦。 [峰按] 仁宗多愁善感,心思细腻 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二。
9.4 郭后(宋仁宗)
9.4.1 《宋人轶事汇编·卷二》
- []{#-宋人轶事-1} 康定二年,富文忠 富弼 为知制诰105。先是昭陵聘后,蜀中有王氏女,姿色冠世,入京备选。章献一见,以为妖艳太甚,恐不利于少主,乃以嫁其侄从德106,而择郭后位中宫。上终不乐之。王氏之父 蒙正 ,由刘氏婣 yīn,同“姻” 党屡典名藩 名藩。指地方重镇 。未几,从德卒。至是,中批 皇帝的诏令 王氏封遂国夫人,许入禁中。文忠适当草制 草拟制书 ,封还,抗章 上书直言 甚力,遂并寝 搁置 [put] 其旨。外制107缴 jiǎo。交纳 hand over;pay 词头,盖自此始。《挥麈后录》卷二。
[]{#-宋人轶事-2} 先朝 先帝 命郭后观奉宸库108,后辞曰:’奉宸国之宝库,非妇人所当入。陛下欲惠赐六宫,愿量颁之,妾不敢奉诏。’上为之止。《涑水记闻》卷六。
庄献初崩,上与吕夷简谋,以 夏竦 等皆庄献太后之党,悉罢之。退告郭后,郭后曰:’夷简独 难道,岂 不附太后邪?但多机巧,善应变耳。’由是并夷简罢之。是日,夷简押班 百官朝会时领班,管理百官朝会位次。唐制,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。宋制,由参知政事﹑宰相分日押班。 ,闻唱其名,大骇,不知其故。夷简素与内侍副都知 阎文应 等相结,使为中诇 xiòng。密告;侦察;探听 ,久之,乃知事由郭后。夷简由是恶郭后。 [峰按] 将郭后于尚美人并论,盖由此耶 《涑水记闻》卷五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前集卷九。
[]{#-宋人轶事-4} 〔郭〕后之获罪也,上直以一时之忿 [峰按] 盖为争殴之事 ,且为吕夷简、阎文应所谮,故废之。既而悔之。后出居瑶华宫,章惠太后亦逐杨、尚二美人,而立曹后。久之,上游后园,见郭后故肩舆 代步工具,由人抬着走 ,凄然伤之,作《庆金枝》词,遣小黄门赐之,且曰:’当复召汝。’夷简、文应闻之,大惧。会后有小疾,文应使医官故以药发其疾。疾甚,未绝,文应以不救闻,遽以棺敛之。王伯庸 时为谏官,上言:’郭后未卒,数日先具 准备,备办 棺器 棺材 ,请推按 推按。推究审问 其起居状。’上不从,但以后礼葬于佛舍而已。 [峰按] 郭后似得昭雪。见此 《涑水记闻》卷五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前集卷九。
9.5 曹后(宋仁宗)
9.5.1 《宋人轶事汇编·卷二》
- []{#-宋人轶事-1} 天圣109中,童谣云:’曹门好,有好好;曹门高,有高高。’其后,今太皇太后为皇后,太皇太后姓曹氏。英宗皇帝即位,而 高太后 为皇后。高后,曹氏之所出。《东斋记事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2} 天圣、明道110间, [峰按] 即仁宗统治期间 京师盛歌一曲曰《曹门高》。未几,慈圣太后 曹后 受册 接受册命 中宫,人以为验矣。其后宣仁 即宋英宗皇后 与慈圣皆垂箔 犹垂帘 摄政,而宣仁实慈圣之甥,以故选配英庙,则征兆之意若曰:‘曹门之高,当相继而起也。’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。
[]{#-宋人轶事-3} 慈圣太后在女家时,尝因寒食与家人戏掷钱。一钱盘旋久之,遂侧立不仆,未几被选。《石林燕语》卷七。《避暑漫钞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4} 京兆李植,字化光,观察使士衡之孙。自少年好道,不乐婚宦。初,为侍禁,约婚慈圣。既娶,迎入门,见鬼神千万在其前。植惊走,逾墙避之。后时即还父母家,俄选为后焉。《默记》卷中。《甲申杂记》。《玉芝堂谈荟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5} 庆历中,亲事官乘醉入禁中,仁宗皇帝遣谕:’皇后贵妃闭阁勿出。’后谨听命,贵妃直趋上前。明日,上对辅臣泣下,辅臣亦泣,首相陈恭公毅然无改容。上谓:’贵妃冒不测而来,斯可宠也。’枢相乘间启废立之议。张文定得其说,即诣恭公,以为不可。恭公持议甚坚。久而上复问之,梁相适进曰:’一之已甚,其可再乎?’声甚厉。既退,上留适曰:’朕止欲稍加妃礼,本无他意,卿可安心。’群论遂止。《闻见近录》。《道山清话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6} 温成有宠,慈圣光献尝以事忤旨。仁宗一日语宰相梁适曰:’废后之事如何?’适进曰:’闾巷小人尚不忍为,陛下万乘之主,岂可再乎?’谓前已废郭后也。帝意解,因间语光献曰:’我尝欲废汝,赖梁适谏我,汝乃得免。汝之不废,适之力也。’后适死,光献常感之。忽一日,出五百万作醮,帝适见其事,问之,光献以实告。帝叹息。自后岁率为之,至光献上仙乃止。《曲洧旧闻》卷二。
[]{#-宋人轶事-7} 慈圣识虑,过人远甚。仁宗一夕饮酒温成阁中,极懽,而酒告竭。夜漏向晨矣,求酒不已。慈圣云:’此间亦无有。’左右曰:’酒尚有,而云无,何也?’答曰:’上饮懽,必过度。万一以过度而致疾,归咎于我,我何以自明?’翼日,果服药。言者乃叹服。《曲洧旧闻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8} 子瞻尝言韩庄敏对客称:仁宗时,一夜,三更以来,有中使于慈圣殿传宣。慈圣起,着揹子不开门,但于门缝中问云:’传宣有甚事?’中使云:’皇帝起饮酒尽,问皇后殿有酒否?’慈圣云:’此中便有酒,亦不敢将去。夜已深,奏知官家,且歇息去。’更不肯开门纳中使。《道山清话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9} 慈圣曹后,嘉祐中幸相国寺烧香。后有百宝念珠价直千万,挂领间,登殿之次忽不见。仁宗大怒,命尽系从卫之人,大索都下。捕吏惶惧,物色不可得。因念寺前常有小儿数人嬉戏自若,而不知其所从来,漫往问之。中一丫髻女子,年十二三,忽笑谓吏曰:’前日偶取之,忘记还去,今见挂寺塔之颠火珠上,当自往取之。’吏知其异人也,再拜以请,女子还,遂入塔中。吏辈仰视,见第十三级窗中出一手,与相轮等,观者万人,恐怖毛竖,须臾不见。而女子手提数珠而下,授吏。复请曰:’中旨严急,愿具往以取信。’儿亦不辞。行数十步,立化通衢。开封尹上其事,上嗟异久之,凡坐累者皆获赦云。《投辖录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10} 见宋仁宗72。
[]{#-宋人轶事-11} 台官论濮王事甚急。……是〔正〕月二十间,天章阁赏小桃,因以劝太后。太后有酒,所卧阁中,内臣高居简、苏利涉从上至太后榻前拜,以书一封进太后,求一押字。太后酒未解,不知书所言何事,遂从之。既而书出,乃太后命中书尊濮王为皇等事。明日遂奉行,太后始知。京师諠然,下至闾巷,亦以为不可。太后力争不已。二十二日乃下诏罢濮王称皇等事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后集卷五引《南丰杂识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12} 见韩琦66。
[]{#-宋人轶事-13} 见韩琦67。
[]{#-宋人轶事-14} 见韩琦68。
[]{#-宋人轶事-15} 曹后称制日,韩琦欲还政天子,而御宝在太后阁,皇帝行幸即随驾,琦因请具素仗祈雨。比乘舆还,御宝更不入太后阁,即于帘前具述皇帝圣德,都人瞻仰,无不欢慰,且言天下事久烦圣虑。太后怒曰:’教做也由相公,不教做也由相公。’琦独立帘外不去。及得一言,有允意,即再拜。驾起,遂促仪鸾司拆帘。上自此亲政。《孙公谈圃》卷中。
[]{#-宋人轶事-16} 韩魏公薨,其子孙仿郭汾阳着《家传》十卷,具载魏公功业。至英宗即位之初,乃云光献信谗,屡有不平之语,魏公以危言感动曰:’若官家失照管,太后亦未得安稳。’又言:太后曾问汉昌邑王事如何。又云:太后言:’昨夕梦甚异,见这孩儿却在庆宁宫。谓英宗复在旧邸。’魏公曰:’却在庆宁宫,乃是圣躬复旧之兆,此是好梦。’又言:英宗不豫,魏公奏曰:’大王长立,且与照管。谓神宗。’后怒曰:’尚欲旧窠中求兔耶?’又言:太后对大臣泣诉英宗语曰:’富弼意主太后。’又云:太后欲御前殿,魏公论奏云云,乃止。又云:台谏有章,乞早还政,太后泣曰:’若放下,更岂见眼道耶!’如此等事尚多,皆诞妄不恭,非所宜言。韩氏子孙,贩卖松槚,张大勋业,以希进用,殊不知陷其父祖于不义也。王岩叟者,父子为魏公之客,亦着《魏公遗事》一编,其记魏公言行甚详。至论光献权同听政事,亦为欺诞。谓太后还政之后,魏公劝英宗加仪卫,帝曰:’相公休奖纵母后。’又谓魏公对太后曰:’自家无子,不得不认。’察其意,以谓英宗非魏公不得立,既立,非魏公不得安也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三。
[]{#-宋人轶事-17} 神庙当宁,慨然兴大有为之志,思欲问西北二境罪。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,见太皇太后曰:’娘娘,臣着此好否?’曹后迎笑曰:’汝被甲甚好。虽然,使汝至衣此等物,则国家何堪矣。’神庙默然心服,遂卸金甲。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18} 神宗初,欲破夏国。……一日,帝衣黄金甲以见光献太后,后曰:’官家着此,天下人如何?脱去,不祥。’又欲京城安楼橹,后亦不许,但以库贮于诸门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三。
[]{#-宋人轶事-19} 见宋神宗9。
[]{#-宋人轶事-20} 禁中近清明节,神宗侍曹太皇,因语:’自来却无人做珠子鞍辔。虽云太华,然亦好也。’太皇闻此语,已密令人描样矣。不数日,实促就珠子鞍辔,传宣索玉鞍辔一副。神宗莫测所欲用,亦莫敢问,依旨进入。太后令送后苑拆修,遂施珠鞯焉,其上作小红罗销金坐子,劣可容体,甫近上巳,以鞍架载之送神宗。神宗大感悦,取小乌马于福宁殿亲试之。……光献太皇太后疾病稍间,神宗亲制一小辇,极为轻巧,以珠玉黄金饰之,进于太皇云:’娘娘试乘此辇,往凉殿散心。’太皇曰:’今日意思无事,天气亦好。’遂载而之凉殿。太后扶其左,神宗扶其右,太皇下辇曰:’官家、太后亲自扶辇,当时在曹家作女时,安知有今日之盛!’喜见颜色。王正仲进光献挽词云:’珠鞯锡御恩犹在,玉辇亲扶事已空。’盖用此两事也。《孔氏谈苑》卷一。《宋诗纪事》卷十七。
[]{#-宋人轶事-21} 东坡既就逮下御史府,一日,慈圣曹太皇语上曰:’官家何事数日不怿?’对曰:’更张数事未就绪,有苏轼者,辄加谤讪,至形于文字。’太皇曰:’得非轼、辙乎?’上惊曰:’娘娘何以闻之?’曰:’吾尝记仁宗皇帝策试制举人罢归,喜而言曰:“朕今日得二文士,谓苏轼、辙也。然吾老矣,虑不能用,将以遗后人,不亦可乎?”’因泣问二人安在,上对以轼方系狱,则又泣下,上亦感动,始有贷轼意。《泊宅编》三卷本卷上、又十卷本卷一。《贵耳集》卷上。
[]{#-宋人轶事-22} 慈圣光献大渐,上纯孝,欲肆赦。后曰:’不须赦天下凶恶,但放了苏轼足矣。’时子瞻对吏也。后又言:’昔仁宗策贤良归,喜甚,曰:“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。”盖轼、辙也,而杀之,可乎!’上悟,即有黄州之贬。《西塘集耆旧续闻》卷二。
[]{#-宋人轶事-23} 光献太皇太后,元丰四年春感疾,以文字一函封鐍甚严,付神宗曰:’俟吾死开之,唯不可因此罪人。’帝泣受。后疾愈,帝复纳此函。后曰:’姑收之。’是年七月,后上仙。帝开函,皆仁宗欲立英宗为皇嗣时,臣僚异议之书也。神宗执书恸哭,以太皇太后遗训,不敢追咎其人。故帝宫中服三年之丧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三。
[]{#-宋人轶事-24} 〔慈圣〕晚岁疾,病急,顾左右,问此为何日。左右对以十月二十日,实太祖大忌日也。后颔之,迺自语曰:’只此日去,只此日去,免烦他百官。’盖谓不欲别日立忌,使百官有司有奉慰行香之劳,就是日则免。于是二十日崩。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一。《避暑漫钞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25} 慈圣曹太后工飞白,盖习观昭陵落笔也。先人旧藏一‘美’字,径二尺许,笔势飞动,用慈寿宫宝。今不知何在矣。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。
9.6 张贵妃(宋仁宗)
9.6.1 《宋人轶事汇编·卷二》
[]{#-宋人轶事-1} 西京留台李建中,博雅多艺,其子宗鲁善相人。一年春榜之京师,命择婿。行次任村逆旅,方就食,有丈夫荷布囊,从驱驴,亦就食于逆旅。宗鲁一见,前揖寒温,延之共案,询其所自,曰:’今春不第,将还洛也。’宗鲁不复之京师,与之同归洛中。其父诘之,曰:’今既得贵婿,可复回矣。此人生不出选调,死封真王。’于是婿之,乃张尧封也。实生温成皇后,天圣中登进士第,终亳州军事推官,后封清河郡王。《画墁录》。《归田录》卷二。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》卷十。《宋稗类钞》卷七。
[]{#-宋人轶事-2} 吴越王子太师雅之女适张氏,生子名尧封,与尧佐为宗表兄弟。尧封游学南京,遂娶曹氏女。尧封俊迈,从学山东孙明复,至其舍,执事皆尧封妻女,如事亲焉。时文异倅南京,子彦博、彦若竝师明复,明复遂荐尧封于文氏为门客,张、文之好,始于此矣。尧封就举,与张文定同保,将引试,语文定曰:’宗表兄自无锡宰归,当往求举资。’及还,尧佐但与钱五百文。后尧封举进士第,任石州推官卒。其女入宫中为婕妤沈氏养女,是为温成皇后。久之,得幸仁宗,贵宠日盛。时相乃为访其族氏,会尧佐以太常博士知开州还,时相因以白上。……潞公召自蜀,将至阙下,贵妃亲视供帐以待,其夫人入谢。众论諠然。时贝州王则叛,仁宗北顾。妃乃阴喻潞公贝州事,明镐将有成绩,可请行。潞公既行,贝州平,潞公以功拜相,群论渐息。曹氏后封越国夫人。《闻见近录》。
[]{#-宋人轶事-3} 庆历中,广州有死蕃商没官珍珠,有司贱估其直,十分价中才及一分,令郡官分买之,为本路监司按劾,计赃并珍珠赴京师具案。既上,仁宗时于禁中闻之,且命取所估珍珠,上与宫官同阅,爱其珍异。张贵妃在侧,意欲得之,上依所估价,出禁中钱易之以赐贵妃。时禁中同列因是有于上乞旨和买,缘此京师珠价腾踊,上颇知之。一日,上于别殿赏牡丹,妃嫔毕集,贵妃最后至,乃以前日珍珠为首饰,以夸同辈,欲至上前。上望见,以袖掩面曰:’满头白纷纷的,都没些忌讳。’贵妃慙赧,起易之。乃大悦,使人各簪牡丹一枝,自是禁中更不戴珍珠,价大减。《元城语录》卷中。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后集卷十九。
[]{#-宋人轶事-4} 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,见定州红甆器,帝坚问曰:’安得此物?’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,帝怒曰:’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遗,不听何也?’因以所持柱斧碎之。妃愧谢,久之乃已。妃又尝侍上元宴于端门,服所谓灯笼锦者,上亦怪问。妃曰:’文彦博以陛下眷妾,故有此献。’上终不乐。后潞公入为宰相,台官唐介言其过,及灯笼锦事,介虽以对上失礼远谪,潞公寻亦出判许州,盖上两罢之也。或云灯笼锦者,潞公夫人遗张贵妃,公不知也。唐公之章与梅圣俞书窜之诗,过矣。《邵氏闻见录》卷二。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后集卷五。
[]{#-宋人轶事-5} 见文彦博16。
[]{#-宋人轶事-6} 见宋祁20。
[]{#-宋人轶事-7} 张尧佐除宣徽使,以廷论未谐,遂止。久之,上以温成故,欲申前命。一日,将御朝,温成送至殿门,抚背曰:‘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。’上曰:‘得,得!’既降旨,包拯乞对,大陈其不可,反覆数百言,音吐愤激,唾溅帝面,帝卒为罢之。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,知拯犯颜切直,迎拜谢过。帝举袖拭面曰:‘中丞向前说话,直唾我面。汝只管要宣徽使、宣徽使,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?’《曲洧旧闻》卷一。
[]{#-宋人轶事-8} 金橘产于江西,以远难致,都人初不识。明道、景祐初,始与竹子具至京师。竹子味酸,人不甚喜,后遂不至。而金橘香清味美,置之罇俎间,光彩灼烁如金弹丸,诚珍果也。都人初亦不甚贵,其后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,由是价重京师。《归田录》卷二。《游宦纪闻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