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 卷四十五·蜀书十五·邓张宗杨传第十五

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三国志四十五

晋平阳侯相 安汉陈寿 撰宋中书侍郎西乡侯 闻喜裴松之 注沔阳卢弼 集解 邓芝传、张翼传、宗预传 校录:初晨一缕光 杨戏传 文本提供:三国友盟 复校:擎骥

55.1 邓芝

邓芝字伯苗,义阳新野人, ◎钱大昕曰:义阳不在蜀境内,汉末亦未有义阳郡,盖史据魏、晋之郡县书之,《来敏传》同。◎弼按:义阳郡详见《魏志·明纪》景初元年。新野县见《魏志·武纪》建安十三年。 汉司徒禹之后也。汉末入蜀,未见知待。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, 张裕晓占候,见《周群传》。 芝往从之,裕谓芝曰:“君年过七十,位至大将军, ◎沈家本曰:“大”字衍。 封侯。”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,往依焉。 庞羲,见《刘焉传》。 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 郫县,见《杨洪传》。 先主出至郫,与语,大奇之,擢为郫令,迁广汉太守。所在清严有治绩,入为尚书。

先主薨于永安。先是,吴王孙权请和,先主累遣宋玮、费祎等与相报答。 ◎官本《考证》曰:《先主传》作“宗玮”。 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,恐有异计,未知所如。芝见亮曰:“今主上幼弱,初在位,宜遣大使重申吴好。” ◎胡三省曰:申亦重也,所以申固盟约也。 亮答之曰:“吾思之久矣,未得其人耳,今日始得之。”芝问其人为谁?亮曰:“即使君也。”乃遣芝修好于权。权果狐疑,不时见芝,芝乃自表请见权曰:“臣今来亦欲为吴,非但为蜀也。”权乃见之,语芝曰:“孤诚愿与蜀和亲,然恐蜀主幼弱,国小势偪,为魏所乘,不自保全,以此犹豫耳。”芝对曰:“吴、蜀二国四州之地, ◎胡三省曰:四州,荆、扬、梁、益也。◎弼按:四州,荆、扬、益、交也。是时未有梁州,胡注误。 大王命世之英,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。蜀有重险之固, ◎胡三省曰:重险,谓外有斜、骆、子午之险,内有剑阁之险也。 吴有三江之阻, 三江,详见《许靖传》。 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,此理之自然也。大王今若委质于魏,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,下求太子之内侍,若不从命,则奉辞伐叛,蜀必顺流 《通鉴》“必”见“亦”。 见可而进,如此,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。”权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。”遂自绝魏,与蜀连和,遣张温报聘于蜀。蜀复令芝重往,权谓芝曰:“若天下太平,二主分治,不亦乐乎!”芝对曰:“夫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如并魏之后,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,君各茂其德,臣各尽其忠,将提枹鼓,则战争方始耳。” ◎沈钦韩曰:○《史记·吴王濞传》:胶西王相谏王曰:“今大王与吴西乡,第令事成,两主分争,患乃始结。”○芝语本此。 权大笑曰:“君之诚款,乃当尔邪!”权与亮书曰:“丁厷掞张, ◎掞,音夷念反,或作艳。◎臣松之案:《汉书·礼乐志》曰“长离前掞光耀明”, ◎今本《汉志》作“长丽前掞光耀明”。◎晋灼曰:掞,即光炎字也。◎臣瓒曰:长丽,灵鸟也。故相如赋曰“前长丽而后矞皇”,旧说云鸾也。张衡《思玄赋》亦曰 “前长丽使拂羽”。◎师古曰:晋、瓒二说是也。丽,音离。掞,音艳。 左思《蜀都赋》“摛藻掞天庭”。孙权盖谓丁厷之言多浮艳也。 阴化不尽; 阴化,见《蒋琬传》。《华阳国志》 “丁厷”作“丁宏”,“不尽”作“不实”。 和合二国,唯有邓芝。”及亮北住汉中,以芝为中监军、扬武将军。 建兴六年,芝失利于箕谷,见《赵云传》。 亮卒,迁前军师、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,顷之,为督江州。 ◎赵一清曰:○《寰宇记》卷百二十:黔州彭水县三峿山,邓芝曾大战于此。○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巴之三关,阳关一也。延熙中,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,治此。 权数与芝相闻,馈遗优渥。延熙六年,就迁为车骑将军,后假节。十一年,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,芝率军征讨,即枭其渠帅,百姓安堵, ◎《后主传》:延熙十一年,涪陵属国民夷反。◎此脱“属”字。◎《华阳国志》云:延熙十三年,涪陵大姓徐巨反,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。乃移其豪徐、蔺、谢、危五千家于蜀,为猎射官。分羸弱配督将韩、蒋,名为助郡军,遂世掌部曲,为大姓。 ◎《华阳国志》曰:芝征涪陵,见玄猿缘山。芝性好弩,手自射猿,中之。猿拔其箭,卷木叶塞其创。芝曰:“嘻,吾违物之性,其将死矣!”一日,芝见猿抱子在树上,引弩射之,中猿母,其子为拔箭,以木叶塞创。芝乃叹息,投弩水中,自知当死。 十四年卒。 ◎赵一清曰:○《寰宇记》卷八十七:遂州青石县以界内有青石山为名,邓芝见此山美之,后遂葬焉。○又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恒农郡北陕县有邓芝祠。○一清案:伯苗无闻于中土,疑是邓艾祠,“芝”字误也。

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, ◎钱大昕曰:芝止为车骑将军,未尝为大将军,“大”字衍。◎沈家本曰:芝以建兴五年为扬武将军,十二年迁前将军,延熙六年迁车骑将军,十四年卒。凡为将军二十五年,未尝为大将军也。 赏罚明断,善恤卒伍。身之衣食资仰于官,不苟素俭,然终不治私产,妻子不免饥寒,死之日家无余财。性刚简,不饰意气,不得士类之和。 芝性骄傲,见《宗预传》。 于时人少所敬贵,唯器异姜维云。子良,袭爵,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, ◎洪饴孙曰:蜀郎中有吏部、左选、右选、度支诸曹。 晋朝广汉太守。 ◎梁章钜曰:此六字殊赘。◎钱大昭曰:此叙蜀事,不必说到晋。◎沈家本曰:此六字疑是裴注之文,传写误入正文者。

55.2 张翼

张翼字伯恭,犍为武阳人也。 犍为郡治武阳,见《刘焉传》。 高祖父司空浩, ◎范《书》 “浩”作“晧”。晧字叔明。◎《尔雅·释天》《释文》云:晧,光明也。 曾祖父广陵太守纲,皆有名迹。 ◎《华阳国志》卷十云:张翼,文纪孙也。◎似当作“文纪曾孙”。 ◎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浩字叔明,治律、《春秋》,游学京师, ◎范《书·张晧传》:六世祖良,高帝时为太子少傅,封留侯。 与广汉镡粲、 ◎《华阳国志》卷十中云:镡显,字子诵,郪人。与张霸、李郃、张晧、陈禅为友。◎事迹相同而名异,或为一人,未可知也。 汉中李郃、 ◎范《书·方术传》:李郃字孟节,汉中南郑人。郃岁中举孝廉,五迁尚书令,又拜太常。代袁敞为司空,数陈得失,有忠臣节。复为司徒。谋立顺帝,封涉都侯,辞让不受。年八十余,卒于家。 蜀郡张霸 ◎范《书·张霸传》:张霸字伯饶,蜀郡成都人。年数岁而知孝让,乡人号为张曾子。七岁通《春秋》,复欲进余经,父母曰:“汝小,未能也。”霸曰:“我饶为之。”故字曰“饶”焉。永元中为会稽太守,郡中争厉志节,习经者以千数,道路但闻诵声。后当为五更,会疾卒。 共结为友善。大将军邓骘辟浩,稍迁尚书仆射,出为彭城相,荐隐士闾丘邈等, 《华阳国志》“邈”作“迁”。 征拜廷尉。延光三年,安帝议废太子,唯浩与太常桓焉、太仆来历议以为不可。顺帝初立,拜浩司空,年八十三卒。 ◎《华阳国志·赞》云:张公执宪,克智克聪。极位青紫,实作司空。◎又云:清河赵腾坐谤讪当诛,所引八十余人。晧以圣贤明义争之,咸称平当。 ◎《续汉书》曰:纲字文纪,少以三公子经明行修举孝廉,不就;司徒辟,以高第为侍御史。汉安元年,拜光禄大夫,与侍中杜乔等八人同日受诏,持节分出,案行天下贪廉,墨绶有罪便收,刺史、二千石以驿表闻,威惠清忠,名振郡国,号曰八雋。 ◎范《书·顺帝纪》:汉安元年八月丁卯,遣侍中杜乔、光禄大夫周举、守光禄大夫郭遵、冯羡、栾巴、张纲、周栩、刘班等八人分行州郡,班宣风化,举实臧否。◎《周举传》:拜举为侍中,与侍中杜乔、守光禄大夫周栩、前青州刺史冯羡、尚书栾巴、侍御史张纲、兖州刺史郭遵、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,分行天下。其刺史、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,驿马上之;墨绶以下,便辄收举。其有清忠惠利,为百姓所安,宜表异者,皆以状上。于是八使同时俱拜,天下号曰“八俊”。◎胡三省曰:刺史、二千石大吏,驿马上奏其罪,取旨黜免。驿马,欲速达京阙也。墨绶,县令、长也;令、长以下,便收案举劾。◎惠栋曰:案汉法,墨绶有罪先请,今权时定制,如前汉吕步舒治淮南狱,颛断于外,不请也。◎沈家本曰:“威惠清忠”句上下疑有夺文。以《周举传》证之,司马虽不必与范史同,然上文既云“案行天下贪廉”,下文不应偏举一事也。 是时,大将军梁冀侵扰百姓,乔等七人皆奉命四出,唯纲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不去, ◎范《书·张纲传》:汉安元年,选遣八使徇行风俗,皆耆儒知名,多历显位,唯纲年少,官次最微。余人受命之部,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。◎苏舆曰:○案《孙子·九地篇》:方马埋轮。○注:埋轮,持不动也。○《马融传》:埋根行道,以先吏士。○注:埋根,言不退。○传亦谓驻车轮于此,不肯之部,非真埋之于地也。 曰:“豺狼当路,安问狐狸?” ◎章怀注:《前书》京兆督邮侯文之辞。 遂上书曰:“大将军梁冀、河南尹不疑,蒙外戚之援,荷国厚恩,以刍荛之姿,安居阿保, 范《书》作“居阿衡之任”。 不能敷扬五教,翼赞日月,而专为封豕长蛇,肆其贪饕, ◎《左传》:申包胥曰:“吴为封豕长蛇,荐食上国也。” 甘心好货,纵恣无厌,多树谄谀以害忠良,诚天威所不赦,大辟所宜加也。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于左,皆忠臣之所切齿也。”书奏御, ◎章怀注:御,进也。 京师震悚。时冀妹为皇后,内宠方盛,冀兄弟权重于人主,顺帝虽知纲言不诬,然无心治冀。冀深恨纲。会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、二千石,冀欲陷纲,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; ◎《华阳国志》卷十中云:纲出宫埋车,先奏太尉桓焉、司徒刘寿尸禄素餐,不堪其职。出城,又奏司隶校尉赵峻、河南尹梁不疑、汝南太守梁乾等臧污浊乱,槛车送廷尉治罪。天子以乾梁冀叔父,贬秩;免峻等。又奏鲁相寇仪,仪自杀。威风大行,郡县莫不肃惧。还,冀恨之,出为广陵太守。 若不为婴所杀,则欲以法中之。前太守往,辄多请兵,及纲受拜,诏问:“当得兵马几何?”纲对曰:“无用兵马。”遂单车之官,径诣婴垒门,示以祸福。婴大惊惧,走欲闭门。纲又于门外罢遣吏兵,留所亲者十余人,以书语其长老素为婴所信者,请与相见,问以本变,因示以诏恩,使还请婴。 ◎王補曰:其事与韩愈《曹成王碑》讨良相类。 婴见纲意诚,即出见纲。纲延置上坐, ◎王先谦曰:盖即婴营外别为会所以延之。 问其疾苦,礼毕,乃谓之曰:“前后二千石, 两千石,谓太守也。 多非其人,杜塞国恩,肆其私求。乡郡远,天子不能朝夕闻也,故民人相聚以避害。二千石信有罪矣;为之者乃非义也。忠臣不欺君以自荣,孝子不捐父以求福, 冯本“捐”作“损”。 天子圣人, 范《书》作“今主上仁圣”。 欲文德以来之,故使太守来,思以爵禄相荣,不愿以刑也。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;若闻义不服,天子赫然发怒, 范《书》“发”作“震”,下有“荆、扬、兖、豫”四字。 大兵云合,岂不危乎! ◎范《书》此句下云:若不料强弱,非明也;弃善取恶,非智也;去顺效逆,非忠也;身绝血嗣,非孝也;背正从邪,非直也;见义不为,非勇也。六者成败之几,利害所从,公其深计之。 宜深计其利害。”婴闻,泣曰:“荒裔愚人,数为二千石所侵枉,不堪其困,故遂相聚偷生。明府仁及草木,乃婴等更生之泽,但恐投兵之日,不免孥戮耳。”纲曰:“岂其然乎!要之以天地,誓之以日月,方当相显以爵位,何祸之有乎?”婴曰:“苟赦其罪,得全首领以就农亩,则抱戴没齿,爵禄非所望也。”婴虽为大贼,起于狂暴,自以为必死,及得纲言,旷然开明,乃辞还营。明日,遂将所部万余人,与妻子面缚诣纲降。纲悉释缚慰纳,谓婴曰:“卿诸人一旦解散,方垂荡然,当条名上之,必受封赏。”婴曰:“乞归故业,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。”纲以其至诚,乃各从其意,亲为安处居宅。子弟欲为吏者,随才任职,欲为民者,劝以农桑,田业并丰,南州晏然。 ◎或曰:广陵属徐州刺史部,距雒阳千里而近。而曰“荒裔”,曰“南州”,岂以徐戎、淮夷即谓之裔地欤?◎沈钦韩曰:○《寰宇记》:张纲沟在广陵县东三十里,从岱石湖入四里至沟中心,与海陵分界。纲为广陵太守,劝课农桑,于东陵村东开此沟引湖水灌田,以此立名。 论功,纲当封,为冀所遏绝,故不得侯。天子美其功,征欲用之。婴等上书,乞留在郡二岁。建康元年,病卒官,时年三十六。 袁宏《纪》作“四十六”。 婴等三百余人,皆衰杖送纲丧至雒阳, ◎范《书·纲传》:百姓老幼相携,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。纲自被疾,吏人咸为祠祀祈福,皆言:“千秋万岁,何时复见此君!”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,送到犍为,负土成坟。◎弼按:○范《书》本传云葬犍为,《续汉书》云“送纲丧至雒阳”,“雒”字或为“武”字之误。○《方舆胜览》:纲墓在眉州犍为县崌崃山东。 葬讫,为起冢立祠,四时奉祭,思慕如丧考妣。天子追念不已,下诏褒扬,除一子为郎。 ◎范《书·纲传》:诏曰:“故广陵太守张纲,大臣之苗,剖符统务,正身导下,班宣德信,降集剧贼,未升显爵,不幸早卒。朕甚愍焉!”拜纲子续为郎中,赐钱百万。 先主定益州,领牧,翼为书佐。建安末,举孝廉,为江阳长, ◎江阳,见《先主传》建安十六年。翼为沔阳长,见《赵云传》注。◎钱大昕曰:当作“江阳”。 徙涪陵令, 涪陵,见《后主传》延熙十一年。 迁梓潼太守,累迁至广汉、蜀郡太守。建兴九年,为庲降都督、 庲降都督,见《霍峻传》。 绥南中郎将。 ◎洪饴孙曰:绥南中郎将,一人,蜀所置。 翼性持法严, 毛本“持”作“恃”,误。 不得殊俗之欢心。耆率刘胄背叛作乱,翼举兵讨胄。胄未破,会被征当还,群下咸以为宜便驰骑即罪, ◎《通鉴》作“其人谓翼宜速归即罪”。◎胡注:其人,谓召翼者也。即,就也。 翼曰:“不然。吾以蛮夷蠢动,不称职故还耳,然代人未至,吾方临战场, 毛本“场”作“塲”。 当运粮积谷,为灭贼之资,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?”于是统摄不懈,代到乃发。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,丞相亮闻而善之。亮出武功,以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。亮卒,拜前领军,追论讨刘胄功,赐爵关内侯。延熙元年,入为尚书,稍迁督建威, 建威,见《诸葛亮传》。 假节,进封都亭侯,征西大将军。

十八年,与卫将军姜维俱还成都。维议复出军,唯翼廷争,以为国小民劳,不宜黩武。维不听,将翼等行,进翼位镇南大将军。维至狄道, 狄道,见《后主传》延熙十七年。 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,经众死于洮水者以万计。翼曰:“可止矣,不宜复进,进或毁此大功。”维大怒。曰:“为蛇画足。” ◎《通鉴》“为蛇画足”在“进或毁此大功”之下,亦为翼语。《华阳国志》同,此传失之。◎刘家立曰:“维大怒曰”四字疑衍文。◎胡三省曰:○《战国策》:昭阳为楚伐魏,覆军杀将,移师攻齐。陈轸为齐王使,见昭阳曰:“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一卮,舍人相谓曰:’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,请各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先成,引酒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曰:’吾能为之足。’为足未成,一人之蛇后成,夺其卮曰:’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!’遂饮酒。今君攻魏既胜,复移师攻齐,是为蛇足者也。”昭阳悟,乃还军。 维竟围经于狄道,城不能克。自翼建异论,维心与翼不善,然常牵率同行,翼亦不得已而往。景耀二年,迁左车骑将军,领冀州刺史。六年,与维咸在剑阁,共诣降钟会于涪。明年正月,随会至成都,为乱兵所杀。 ◎《华阳国志》曰:翼子微,笃志好学,官至广汉太守。 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作“张徵”,其为广汉太守战死事亦见此。

55.3 宗预

宗预字德艳,南阳安众人也。 安众,今河南南阳府镇平县东南,见《魏志·武纪》建安二年。 建安中,随张飞入蜀。建兴初,丞相亮以为主簿,迁参军、右中郎将。及亮卒,吴虑魏或承衰取蜀,增巴丘守兵万人, ◎巴丘,见《魏志·武纪》建安十三年。◎胡三省曰:此巴丘即巴陵也。今岳州巴陵县有天岳山,临大江,一名幕阜,前有培塿,谓之巴蛇冢,相传以为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因谓之巴陵。 一欲以为救援,二欲以事分割也。蜀闻之,亦益永安之守, 永安,见《先主传》章武二年。 以防非常。 ◎何焯曰:永安益守,则图关中者力又减矣,此刘、葛所以优与吴盟。然斯时公琰未有远名,于事势宜然。 预将命使吴,孙权问预曰:“东之与西,譬犹一家,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,何也?”预对曰:“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,西增白帝之守,皆事势宜然,俱不足以相问也。”权大笑,嘉其抗直, ◎《御览》“直”作“荩”,《通鉴》作“尽”。◎胡三省曰:谓抗言不为吴屈,又尽情无所隐也。 甚爱待之,见敬亚于邓芝、费祎。 ◎胡三省曰:蜀先主殂,诸葛亮当国,始遣邓芝使吴。◎弼按:先主未殂以前已遣宗玮、费祎使吴矣,不始于邓芝也。 迁为侍中,徙尚书。延熙十年,为屯骑校尉。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,来朝,谓预曰:“礼,六十不服戎,而卿甫受兵,何也?”预答曰:“卿七十不还兵,我六十何为不受邪?” ◎臣松之以为:芝以年啁预,是不自顾。然预之此答,触人所忌。载之记牒,近为烦文。 芝性骄傲,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,而预独不为屈。预复东聘吴,孙权捉预手,涕泣而别曰:“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。今君年长,孤亦衰老,恐不复相见!”遗预大珠一斛, ◎《吴历》曰:预临别,谓孙权曰:“蜀土僻小,虽云邻国,东西相赖,吴不可无蜀,蜀不可无吴,君臣凭恃,唯陛下重垂神虑。”又自说“年老多病,恐不复得奉圣颜”。◎孙盛曰:夫帝王之保, 元本“保”作“宝”。 唯道与义,道义既建,虽小可大,殷、周是也。苟任诈力,虽强必败,秦、项是也。况乎居偏鄙之城,恃山水之固,而欲连横万里,求相资赖哉? 宋本“求”作“永”。 昔九国建合从之计,而秦人卒并六国; ◎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索隐》云:六国者,韩、魏、赵、燕、楚、齐是也。与秦为七雄。又六国与宋、卫、中山为九国,其三国盖微,又前亡。 嚣、述营辅车之谋, ◎范《书·隗嚣传》:嚣遣使称臣于公孙述,述以嚣为朔宁王。 而光武终兼陇、蜀。夫以九国之强,陇、汉之大,莫能相救,坐观屠覆。何者?道德之基不固,而强弱之心难一故也。而云“吴不可无蜀,蜀不可无吴”,岂不谄哉! 乃还。迁后将军,督永安,就拜征西大将军, 《华阳国志》“征西”作“征北”。 赐爵关内侯。景耀元年,以疾征还成都。后为镇军大将军,领兖州刺史。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,廖化过预,欲与预共诣瞻许。预曰:“吾等年踰七十,所窃已过,但少一死耳,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?”遂不往。

廖化字元俭,本名淳, ◎廖淳为阴平太守,见《魏志·明纪》景初二年注引《魏书》作“惇”。◎潘眉曰:“惇”乃“淳”字之讹。 襄阳人也。 ◎《襄阳耆旧传》云:中庐人。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,羽败,属吴。思归先主,乃诈死,时人谓为信然,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。会先主东征,遇于秭归。 秭归,今湖北宜昌府归州治,详见《魏志·文纪》黄初三年。 先主大悦,以化为宜都太守。 宜都郡,见《先主传》章武二年。 先主薨,为丞相参军,后为督广武, 广武,未详其地,当如《姜维传》所云西安、建威诸围守,又如《张翼传》督建威之例。 稍迁至右车骑将军,假节,领并州刺史,封中乡侯,以果烈称。官位与张翼齐,而在宗预之右。 ◎《汉晋春秋》曰:景耀五年,姜维率众出狄道,廖化曰:“‘兵不戢,必自焚’, ◎《左传》:鲁众仲曰:兵,犹火也,不戢,将自焚。 伯约之谓也。知不出敌,而力少于寇,用之无厌,何以能立? ◎《通鉴》作“将何以存”。◎胡三省曰:谓较智则不出于敌人之上,而较力则又弱小也。 《诗》云‘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’,今日之事也。”

咸熙元年春,化、预俱内徙洛阳,道病卒。

55.4 杨戏

杨戏 ◎潘眉曰:《华阳国志》作“杨羲”。“羲”、“戏”古字通。“伏羲”《庄》、《荀》俱作“宓戏”,然则杨戏之戏当读作平声。 字文然,犍为武阳人也。 犍为郡治武阳,见《刘焉传》。 少与巴西程祁公弘、 祁,程畿子,见《辅臣赞》注。 巴郡杨汰季儒、蜀郡张表伯达 张表,见《马忠传》。 并知名。戏每推祁以为冠首, 冯本“每”作“毋”,误。 丞相亮深识之。戏年二十余,从州书佐为督军从事,职典刑狱,论法决疑,号为平当,府辟为属主簿。亮卒,为尚书右选部郎, ◎洪饴孙曰:蜀郎中有吏部、左选、右选、度支诸曹。 刺史蒋琬请为治中从事史。琬以大将军开府,又辟为东曹掾, ◎《蒋琬传》: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,琬与言论,时不应答。 迁南中郎参军,副贰庲降都督, 庲降都督,见《霍峻传》。 领建宁太守。 建宁郡治,见《后主传》建兴三年。 以疾征还成都,拜护军监军,出领梓潼太守,入为射声校尉,所在清约不烦。延熙二十年,随大将军姜维出军至亡水。 亡水,见《后主传》延熙二十年,又见《姜维传》。 戏素心不服维,酒后言笑,每有傲弄之辞。维外宽内忌,竟不能堪, 宋本“竟”作“意”。 军还,有司承旨奏戏,免为庶人。 ◎或校改作“奏免戏为庶人”。◎何焯曰:伯约于此不及公琰远矣。 后景耀四年卒。

戏性虽简惰省略,未尝以甘言加人、过情接物,书符指事,希有盈纸。然笃于旧故,居诚存厚。与巴西韩俨、黎韬童幼相亲厚,后俨痼疾废顿,韬无行见捐,戏经纪振恤,恩好如初。又时人谓谯周无当世才,少归敬者,唯戏重之,尝称曰:“吾等后世,终自不如此长儿也。” 谯周身长八尺,故云。 有识以此贵戏。

张表有威仪风观,始名位与戏齐,后至尚书,督庲降后将军,先戏没。祁、汰各早死。 ◎戏同县后进有李密者, ◎《华阳国志》“密”作“宓”。◎《晋书·孝友传》:密,一名虔。◎《文选》李注同。◎梁章钜曰:“虔”字当是“虙”字之误。◎沈家本曰:“密”、“宓”古通用。本书“秦宓”,范史作“密”,此其证也。若“密”、“宓”、“虙”,则义不同,书传 “虙”字有误作“宓”者,疑此乃“密”,又误“虙”,“虙”又误“虔”字也。 字令伯。◎《华阳国志》曰:密祖父光,朱提太守。 朱提郡,见《李严传》。 父早亡。母何氏,更適人。 ◎《晋书·孝友传·李密传》:密时年数岁,感恋弥至,烝烝之性,遂以成疾。 密见养于祖母。治《春秋左氏传》,博览多所通涉, ◎《晋书·密传》:密师事谯周,周门人方之游、夏。 机警辩捷。事祖母以孝闻,其侍疾则泣涕侧息,日夜不解带,膳饮汤药,必自口尝。本郡礼命不应,州辟从事; “事”下疑脱一字。 尚书郎,大将军主簿,太子洗马。奉使聘吴。吴主问蜀马多少,对曰:“官用有余,人间自足。”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,谓“宁为人弟”。密曰:“愿为人兄矣。” 今本常《志》无“矣”字。 吴主曰:“何以为兄?”密曰: “为兄供养之日长。”吴主及群臣皆称善。 ◎《晋书·密传》:密少仕蜀为郎,数使吴,有才辨,吴人称之。 蜀平后,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,请为主簿,及书招,欲与相见,皆不往。以祖母年老,心在色养。 ◎《魏志·吕虔传》注:王祥性至孝,事后母色养无怠。◎今本常《志》此句下有“拒州郡之命,独奖学立旌授生”二语。 晋武帝立太子,征为太子洗马,诏书累下,郡县逼遣,于是密上书曰: 宋本“书”作“疏”。 “臣以险舋, ◎沈家本曰:冯本、毛本、官本“舋”作“亹”,并误。《晋书》、《文选》作“衅”,“衅”、“舋”同字。 夙遭闵凶, ◎李善注:○贾逵《国语》注曰:衅,兆也。○《左氏传》:楚少宰曰:“寡君少遭闵凶。” 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,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祖母刘,愍臣孤弱,躬见抚养。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,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,门衰祚薄, ◎李善注:○字书曰:祚,幅也。 晚有儿息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童,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而刘早婴疾病,常在床蓐,臣侍汤药,未曾废离。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,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,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,臣以供养无主,辞不赴命。诏书特下,拜臣郎中,寻蒙国恩,除臣洗马, ◎李善注:○如淳《汉书注》曰:凡言除者,除故官就新官也。○《汉书》曰:太子属官有洗马。○如淳曰:前驱也。 猥以微贱,当侍东宫,非臣陨首所能上报。 ◎李善注:○《广雅》曰:猥,顿也。○《汉书》:谷永上书王凤曰:“齐客陨首公门,以报恩施。”○《史记》曰:孟尝君相齐,使其舍人魏子收邑,三反而不致。孟尝君问其故,对日:“有贤,窃假之。”数年,或毁孟尝,孟尝乃奔,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,乃上书言孟尝不作乱,请身盟,遂自刎宫门,以明孟尝。 臣具表闻, 《晋书》、《文选》“具”下有“以”字。 辞不就职。诏书切峻,责臣逋慢,郡县逼迫,催臣上道,州司临门,急于星火。臣欲奉诏奔驰,则刘病日笃,苟顺私情, 《文选》“苟”上有“欲”字。《晋书》“顺”作“徇”。 则告诉不许,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 ◎李善注:○《孔丛子》:孔子曰:“吾于狼狈见圣人之志。”○荀悦《汉纪》论曰:周勃狼狈失据,块然囚执。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,凡在故老,犹蒙矜愍, ◎《晋书》“愍”作“恤”。《文选》作“育”。◎《尔雅》曰:矜,怜也。 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。 《晋书》作“尫羸之极”。 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。 ◎《礼记》郑玄注曰:矜,谓自尊大也。◎何焯曰:此明非有伪托,以解逋慢之责。◎叶树藩曰:“伪朝”一语,前人共惜其悖。杨用修引《释藏》,谓本作“荒朝”,其曰“伪”者,盖晋人改之入史耳。然张悛《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》亦称“伪烈皇帝”,则又何说?帝魏寇蜀,昉自陈寿,后儒如司马温公,且以昭烈于汉世系荒忽,拟之南唐李昪之列,况当时亡国俘臣,体例固应尔邪? 今臣亡国贱俘,至微至陋, ◎贾逵《国语》注曰:伐人取国曰俘。 猥蒙拔擢,宠命优渥, ◎《文选》“猥”作“过”。◎《毛诗》曰:既优且渥。 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?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 ◎李善注:○扬雄《反骚》曰: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簿于西山。○《广雅》曰:奄,困迫也。○《左传》:赵孟曰:“朝不谋夕,何其长也。” 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,祖母无臣,亦无以终余年, 《晋书》、《文选》无“亦”字。 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敢废远。 《文》“敢”作“能”。《晋书》“废”作“弃”。 臣今年四十有四, 《晋书》、《文选》“臣”下有“密”字。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,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报养刘之日短也。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。 ◎《毛诗》曰:蓼莪,孝子不得终养也。◎翁方纲曰:后世“乞终养”之名殆始于此。《晋书》取密此节列于《孝友传》,郝经乃置之《高士传》,岂不知其始事汉,终事晋,而第以其乞养,不出为高邪? 臣之辛苦,非徒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◎《文选》五臣注:二州,谓益州、梁州。牧伯,谓荣、逵也。 所见明知,皇天后土,实所共鉴。愿陛下矜愍愚诚,听臣微言, 宋本“言”作“志”,《晋书》、《文选》同。 庶刘侥幸,保卒余年。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, ◎《左传》:晋魏颗败秦师于辅氏,获杜回,秦之力人也。初,魏武子有嬖妾,无子。武子疾,命颗曰:“吾死,嫁之。”及困,曰:“以殉。”颗嫁之,曰:“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”及辅氏之役,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“余乃所嫁妇人之父也。”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!” 《文选》此句下有“谨拜表以闻”五字。 武帝览表曰:“密不空有名也。”嘉其诚款,赐奴婢二人,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。及祖母卒,服终,从尚书郎 今本常《志》“从”作“徙”。 为河内温县令, ◎温县,今河南怀庆府温县西南三十里,见《魏志·司马芝传》。◎《晋书·李密传》:后刘终,服阕,复以洗马征至洛。司空张华问之曰:“安乐公何如?”密曰:“可次齐桓。”华问其故,对曰:“齐桓得管仲而霸,用竖刁而虫流。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,任黄皓而丧国,是知成败一也。”〖次问孔明事,密答语见《诸葛亮传》注。〗华善之,出为温令。 政化严明。中山诸王每过温县,必责求供给,温吏民患之。及密至,中山王过县,欲求刍茭薪蒸,密笺引高祖过沛,宾礼老幼,桑梓之供,一无烦扰,“伏惟明王孝思惟则,动识先戒,本国望风,式歌且舞,诛求之碎,所未闻命。”自后诸王过,不敢有烦。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密,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。密去官,为州大中正,性方直,不曲意势位。后失荀勖、张华指,左迁汉中太守,诸王多以为冤。一年去官,年六十四卒。 ◎《晋书·密传》:密有才能,常望内转,而朝廷无援,乃迁汉中太守,自以失分怀怨。及赐饯东堂,诏密令赋诗,末章曰:“人亦有言,有因有缘。官无中人,不如归田。明明在上,斯语岂然!”武帝忿之,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。后卒于家。 著《述理论》十篇,安东将军胡熊与皇甫士安并善之。 ◎胡熊,一作“胡羆”,详见《魏志·胡质传》注引《晋阳秋》。皇甫谧字士安,详见《魏志·武纪》建安十三年注引皇甫谧《逸士传》。◎今本常《志》云:密著《述理论》,论中和仁义、儒学道化之事,凡十篇。又与士安论夷、齐,及司马文中、杜超宗、郗令先、文广休等,议论往返,言经训诂,众人服其理趣。释河内赵子声(讥)〈诔〉、诗、赋之属二十余篇。寿良、李骧与陈承祚相长短,宓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。常言:“吾独立于世,顾景为畴,而不惧者,心无彼此于人故也。”宓六子,皆英挺秀逸,号曰六龙。长子赐,字宗硕,州别驾,举秀才,汶山太守。少与东海王司马元超友昵,每书诗往返,雅有新声。少子兴,字雋硕,太傅参军。幼子盛■硕,宁浦太守。◎《晋书·密传》:密二子,赐、兴。赐字宗石,少能属文,尝为《玄鸟赋》,词甚美。州辟别驾,举秀才,未行而终。◎李兴事见《诸葛亮传》注引《蜀记》。

戏以延熙四年著《季汉辅臣赞》, 既赞昭烈,不应曰“辅臣”。“辅”字疑为“君”字之误,且篇末尚有叛臣,不尽为辅臣也。 其所颂述,今多载于《蜀书》,是以记之于左。 ◎何焯曰:乘祚身入晋室,奉命修史,彼自谓三禅相承,同符舜、禹,不得不以魏为正。乃于《蜀书》之末,记文然之赞,假托纲罗散轶,阴著中汉、季汉皇统斯在,跻蜀于曹氏之上。大书“赞昭烈皇帝”,则己之所述曰“《先主传》”者,明其逊词,实以文然所赞代已序传也。 自此之后卒者,则不追谥, ◎钱大昕曰:追谥,犹言追美也。蒋公琰、费文伟、邓伯苗、宗德艳、马德信、王子均、张伯岐之属,皆卒于延熙四年以后,故不著于赞。◎沈家本曰:《白虎通》:谥之为言引也。○此云“追谥”,犹言“追引”耳。训谥为美,书传未见。 故或有应见称纪而不在乎篇者也。其戏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,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辞下, ◎何焯曰:注中凡引他书者,皆裴注。卷末所采《益部耆旧杂记》载王嗣、常播、卫继三人亦然。◎潘眉曰:《辅臣赞》注,陈寿作,其王元泰、习文祥注引《襄阳记》,李永南、李伟南注引《华阳国志》,李孙德、李伟南注引《益部耆旧记》,张文进注引《蜀记》,皆裴松之注。 可以粗知其仿佛云尔。 宋、元本皆与下文连接,冯本、毛本另提行。

昔文王歌德,武王歌兴,夫命世之主,树身行道,非唯一时,亦由开基植绪,光于来世者也。自我中汉之末,王纲弃柄,雄豪并起,役殷难结,生人涂地。于是世主感而虑之, ◎朱邦衡曰:“世主”二字,疑本作“先帝”,而晋人追改也。 初自燕、代则仁声洽著,行自齐、鲁则英风播流,寄业荆、郢则臣主归心,顾援吴、越则贤愚赖风,奋威巴、蜀则万里肃震,厉师庸、汉则元寇敛迹,故能承高祖之始兆,复皇汉之宗祀也。然而奸凶怼险,天征未加,犹孟津之翔师, ◎《史记·周本纪》:诸侯不期而会孟津者八百诸侯。诸侯皆曰:“纣可伐矣。”武王曰:“女未知天命,未可也。”乃还师。 复须战于鸣条也。 ◎《史记·殷本纪》:桀败于有娀之虚,桀犇于鸣条,夏师败绩。◎《括地志》云: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坡口,即古鸣条陌也。鸣条战地在安邑西。 天禄有终,奄忽不豫。虽摄归一统,万国合从者,当时俊乂扶携翼戴,明德之所怀致也,盖济济有可观焉。遂乃并述休风,动于后听。其辞曰:

皇帝遗植,爰滋八方,别自中山,灵精是锺,顺期挺生,杰起龙骧。始于燕、代,伯豫君荆,吴、越凭赖,望风请盟,挟巴跨蜀,庸汉以并。乾坤复秩,宗祀惟宁,蹑基履迹,播德芳声。华夏思美,西伯其音,开庆来世,历载攸兴。 赞昭烈皇帝

忠武英高,献策江滨,攀吴连蜀,权我世真。受遗阿衡,整武齐文,敷陈德教,理物移风,贤愚竞心,佥忘其身。诞静邦内,四裔以绥,屡临敌庭,实耀其威,研精大国,恨于未夷。 赞诸葛丞相

司徒清风,是咨是臧,识爱人伦,孔音锵锵。 赞许司徒

关、张赳赳,出身匡世,扶翼携上,雄壮虎烈。藩屏左右,翻飞电发,济于艰难,赞主洪业,侔迹韩、耿,齐声双德。交待无礼,并致奸慝,悼惟轻虑,陨身匡国。 赞关云长、张益德

骠骑奋起,连横合从,首事三秦,保据河、潼。宗计于朝,或异或同,敌以乘衅,家破军亡。乖道反德,托凤攀龙。 赞马孟起

翼侯良谋,料世兴衰,委质于主,是训是谘,暂思经算,睹事知机。 赞法孝直军师美至,雅气晔晔,致命明主,忠情发臆,惟此义宗,亡身报德。 赞庞士元将军敦壮,摧峰登难,立功立事,于时之幹。 赞黄汉升掌军清节,亢然恒常,谠言惟司,民思其纲。 赞董幼宰

安远强志,允休允烈,轻财果壮,当难不惑,以少御多,殊方保业。 赞邓孔山

孔山名方,南郡人也。 ◎此为陈寿自注。◎沈家本曰:官本改此注为中字单行,殆以其为承祚语也。然此赞中如所引《襄阳记》、《华阳国志》等皆裴注,乃一律改为中字单行,殊与全书体例不合。 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。蜀既定,为犍为属国都尉, 监本“属”作“蜀”,误。 因易郡名,为朱提太守, 朱提郡,见《李严传》。 选为安远将军、 宋本“选”作“迁”,是。 庲降都督, 庲降都督,见《霍峻传》。 住南昌县。 ◎南昌,见《霍峻传》。◎钱大昕曰:○南昌不见于两汉志。○《华阳国志》:朱提郡有南昌县,故都督治,有邓安远城。此县盖先主所置矣。○《宋书·州郡志》:南秦县本名南昌,晋太康元年更名。○据常璩书,朱提属县五,有南昌,又有南秦,据蜀人所言当不误,《宋志》未可信也。 章武二年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 ◎刘咸炘曰:○洪云:凡志无传而有赞者,皆以“失其行事”为词。案,吴壹位则大将,谊兼外戚,又注其姓氏、官阶,本末无不备具,若列作大字不减于孙乾、伊籍等传,有何遗缺而言“失其行事”乎?承祚于《蜀志》简最甚,即此一端可知。○按:徒有姓氏、官阶便可立传,乃后史之陋,古无是也。孙、伊之传,已为滥矣。

扬威才幹, ◎钱大昕曰:按注,费观为振威将军,二文当有一误。 欷歔文武,当官理任,衎衎辩举,图殖财施,有义有叙。 赞费宾伯

宾伯名观,江夏鄳人也。 鄳,见《费祎传》。 刘璋母,观之族姑,璋又以女妻观。观建安十八年参李严军,拒先主于绵竹,与严俱降。先主既定益州,拜为裨将军,后为巴郡太守、江州都督。建兴元年封都亭侯,加振威将军。观为人善于交接。都护李严性自矜高,护军辅匡等年位与严相次,而严不与亲亵;观年少严二十余岁,而与严通狎如时辈云。年三十七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 ◎或曰:宾伯盖文伟之群从,于正方又故主之婿,安得不如时辈也?

屯骑主旧,固节不移,既就初命,尽心世规,军资所恃,是辨是裨。 赞王文仪尚书清尚,敕行整身,抗志存义,味览典文,倚其高风,好侔古人。 赞刘子初安汉雍容,或婚或宾, 冯本“婚”作“昏”。 见礼当时,是谓循臣。 赞麋子仲少府修慎,鸿胪明真,谏议隐行,儒林天文。宣班大化,或首或林。 赞王元泰、何彦英、杜辅国、 本传作“国辅”。 周仲宣 本传作“仲直”。

王元泰名谋,汉嘉人也。 王元泰,见《杜微传》。汉嘉郡,见《先主传》章武二年。 有容止操行。刘璋时,为巴郡太守,还为州治中从事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以为别驾。先主为汉中王,用荆楚宿士零陵赖恭为太常, 刘表遣赖恭代张津为刺史,吴巨逐恭,恭还零陵,见《吴志·士燮传》。 南阳王柱为光禄勋, 宋本“王”作“黄”。 谋为少府; 王谋、赖恭列名劝进,见《先主传》。 建兴初,赐爵关内侯,后代赖恭为太常。恭、柱、谋皆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恭子厷,为丞相西曹令史,随诸葛亮于汉中,早夭,亮甚惜之,与留府长史参军张裔、蒋琬书曰:“令史失赖厷,掾属丧杨颙,为朝中损益多矣。”颙亦荆州人也。后大将军蒋琬问张休曰:“汉嘉前辈有王元泰,今谁继者?”休对曰:“至于元泰,州里无继,况鄙郡乎!”其见重如此。 ◎刘咸炘曰:此等事琐,故承祚不立传。然其立传者亦仍有琐语也。◎弼按:诸葛之惜杨颙,《通鉴》亦采录之,不得谓为琐事也,刘说多偏。 ◎《襄阳记》曰: 凡引他书者,皆裴注。识者能辨,不必以中字、小字别异之也。 杨颙字子昭,杨仪宗人也。入蜀,为巴郡太守,丞相诸葛亮主簿。亮尝自校簿书,颙直入谏曰:“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,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。今有人使奴执耕稼,婢典炊爨,鸡主司晨,犬主吠盗,牛负重载,马涉远路,私业无旷,所求皆足,雍容高枕,饮食而已,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,不复付任,劳其体力,为此碎务,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犬哉? 宋本 “犬”作“狗”,《通鉴》同。 失为家主之法也。是故古人称‘坐而论道谓之王公, 何焯校改“王”作“三”。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。’ ◎胡三省曰:《周官·考工记》之言。 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, ◎胡三省曰:丙吉相汉宣帝,尝出,逢清道群斗者,死伤横道,吉过之不问。前行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使骑吏问:“逐牛行几里矣?”掾史谓丞相前后失问。吉曰:“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、京兆尹职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,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有所伤害。三公调和阴阳,职当忧,是以问之。”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体。 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,云‘自有主者’。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。今明公为治,乃躬自校簿书,流汗竟日,不亦劳乎!”亮谢之。后为东曹属,典选举。颙死,亮垂泣三日。 ◎《通鉴辑览》曰:杨颙之言似是而非,盖当时主少国疑之日,非亮躬亲整顿,国事何赖?观其发教所称集思广益,足见其忠赤矣。不知此,又何足与言鞠躬尽瘁之义?◎弼按:杨颙之言真识治体,宜其死后诸葛垂泣三日。《辑览》所论,实似是而非矣。

何彦英名宗,蜀郡郫人也。 郫,见《杨洪传》。 事广汉任安 任安事见《秦宓传》注。 学,精究安术,与杜琼同师而名问过之。刘璋时,为犍为太守。先主定益州,领牧,辟为从事祭酒。后援引图、谶,劝先主即尊号。践阼之后,迁为大鸿胪。建兴中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子双,字汉偶。滑稽谈笑,有淳于髡、东方朔之风。为双柏长。 ◎《郡国志》:益州郡双柏,出银。◎王先谦曰:三国蜀改属建宁郡。◎汪士铎云:故县,今云南云南府昆阳州西北。 早卒。

车骑高劲,惟其泛爱,以弱制强,不陷危坠。 赞吴子远

子远名壹,陈留人也。随刘焉入蜀。刘璋时,为中郎将,将兵拒先主于涪,诣降。先主定益州,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,纳壹妹为夫人。 见《二主妃子传》。 章武元年,为关中都督。 关,疑作“阆”。 建兴八年,与魏延入南安界,破魏将费瑶,徙亭侯, ◎何焯曰:壹前未有封,而云“徙亭侯”,于事为疑。◎赵一清曰:何说非也。《郡国志》蜀郡属国有徙县。◎顾祖禹曰:徙阳废县在雅州南。徙,音斯。汉元鼎中始置县,属蜀郡,即斯榆地也。吴壹盖初封于徙。◎粱章钜曰:即据此说,“徙”上亦必有脱文。◎刘家立曰:“徙”字或为“从”字之讹。 进封高阳乡侯,迁左将军。十二年,丞相亮卒,以壹督汉中,车骑将军,假节,领雍州刺史,进封济阳侯。十五年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懿族弟班,字元雄,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。 吴匡事见《魏志·董卓传》注引《英雄记》。 以豪侠称,官位常与懿相亚。先主时,为领军。后主世,稍迁至骠骑将军,假节,封绵竹侯。

安汉宰南,奋击旧乡,翦除芜秽,惟刑以张,广迁蛮、濮,国用用强。 赞李德昂辅汉惟聪,既机且惠,因言远思,切问近对,赞时休美,和我业世。 赞张君嗣镇北敏思,筹画有方,导师禳秽,遂事成章。偏任东隅,末命不祥, 冯本“末”作“永”。 哀悲本志,放流殊疆。 赞黄公衡

越骑惟忠,厉志自祗,职于内外,念公忘私。 赞杨季休

征南厚重,征西忠克,统时选士,猛将之烈。 赞赵子龙、陈叔至

叔至名到,汝南人也。自豫州随先主,名位常亚赵云,俱以忠勇称。建兴初,官至永安都督、征西将军,封亭侯。

镇南粗强,监军尚笃,并豫戎任,任自封裔。 赞辅元弼、刘南和

辅元弼名匡,襄阳人也。随先主入蜀。益州既定,为巴郡太守。 ◎钱大昕曰:○巴郡,当作“巴东”。○《华阳国志》:章武元年,南郡辅匡为巴东太守。 建兴中,徙镇南,为右将军,封中乡侯。

刘南和名邕,义阳人也。 刘邕,见《蒋琬传》。 随先主入蜀。益州既定,为江阳太守。 江阳郡,见《先主传》建安十六年。 建兴中,稍迁至监军、后将军,赐爵关内侯,卒。子式嗣。少子武,有文,与樊建齐名, 樊建,见《诸葛亮传》。 官亦至尚书。

司农性才,敷述允章,藻丽辞理,斐斐有光。 赞秦子敕

正方受遗,豫闻后纲,不陈不佥,造此异端,斥逐当时,任业以丧。 赞李正方

文长刚粗,临难受命,折冲外御,镇保国境。不协不和,忘节言乱,疾终惜始,实惟厥性。 赞魏文长

威公狷狭,取异众人;闲则及理,逼则伤侵,舍顺入凶,《大易》之云。 赞杨威公

季常良实,文经勤类,士元言规,处仁闻计,孔休、文祥,或才或臧,播播述志,楚之兰芳。 赞马季常、卫文经、韩士元、张处仁、殷孔林、习文祥

文经、士元,皆失其名实、行事、郡县。

处仁本名存,南阳人也。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,南攻至雒, 宋本“攻”作“次”。 以为广汉太守。存素不服庞统,统中矢卒,先主发言嘉叹,存曰:“统虽尽忠可惜,然违大雅之义。”先主怒曰:“统杀身成仁,更为非也?” 也,当作“邪”。 免存官。顷之,病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

孔休名观,为荆州主簿、别驾从事,见《先主传》。失其郡县。

文祥名祯,襄阳人也。随先主入蜀,历雒、郫令,南广汉太守。 ◎钱大昕曰:蜀有南广郡,延熙中置,无南广汉郡。◎潘眉曰:“南广汉”误。广汉本汉郡,后主延熙中分四县置东广汉郡,则“南广汉”当是“东广汉”。又汉犍为郡有南广县,后主延熙中即南广县置南广郡,则“南广汉”当作“南广”,衍“汉”字,或“汉”字乃“郡”字之误。◎谢鍾英曰:按《水经注》,南广郡,后主延熙中置,先主时无之。承祚注衍“南”字耳,钱氏说非。 失其行事。子忠,官至尚书郎。 ◎《襄阳记》曰:习祯有风流,善谈论,名亚庞统,而在马良之右。子忠,亦有名。忠子隆,为步兵校尉,掌校秘书。

国山休风,永南耽思;盛衡、承伯,言藏言时;孙德果锐,伟南笃常;德绪、义强,志壮气刚。济济修志,蜀之芬香。 赞王国山、李永南、马盛衡、马承伯、李孙德、李伟南、龚德绪、王义强

国山名甫,广汉郪人也。 郪县,今四川潼川府三台县南,见《钟会传》。 好人流言议。 ◎或曰:人流,犹人伦;意谓流叙人物也。 刘璋时,为州书佐。先主定蜀后,为绵竹令,还为荆州议曹从事。随先主征吴,军败于秭归,遇害。子祐,有父风,官至尚书右选郎。

永南名邵,广汉郪人也。先主定蜀后,为州书佐部从事。建兴元年,丞相亮辟为西曹掾。 ◎李慈铭曰:下文“伟南名朝,永南兄”,而《华阳国志》云“别驾从事李朝,字永南,郪人,丞相西曹。李邵字伟南,朝弟”,永南、伟南彼此互易。然李邵之名则无可疑。《廖立传》作“李郃”,明是字误。 亮南征,留邵为治中从事,是岁卒。 ◎《华阳国志》曰:邵兄邈,字汉南,刘璋时为牛鞞长。 牛鞞,见《董和传》。 先主领牧,为从事,正旦命行酒,得进见,让先主曰:“振威以将军宗室肺腑, 振威,谓刘璋也。 委以讨贼,元功未效,先寇而灭;邈以将军之取鄙州,甚为不宜也。”先主曰:“知其不宜,何以不助之?”邈曰:“匪不敢也,力不足耳。”有司将杀之,诸葛亮为请,得免。久之,为犍为太守、丞相参军、安汉将军。建兴六年,亮西征。马谡在前败绩,亮将杀之,邈谏以“秦赦孟明,用伯西戎,楚诛子玉,二世不竞”,失亮意,还蜀。十二年,亮卒,后主素服发哀三日,邈上疏曰:“吕禄、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, 毛本“反”作“及”,误。 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,直以臣惧其逼,主畏其威,故奸萌生。亮身杖强兵,狼顾虎视,五大不在边,臣常危之。今亮殒没,盖宗族得全,西戎静息,大小为庆。”后主怒,下狱诛之。 ◎周寿昌曰:五丈原头大星夜陨,至今千载下犹有余恫。廖(元俭)〈公渊〉、李正方俱为武侯贬退,侯死皆痛泣而卒。李邈何人,敢为此疏,直是全无心肝。使非后主之明断,则谗慝生心,乘间构衅,恐唐魏元成仆碑之祸,明张太岳籍没之惨,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矣。见疏生怒,立正刑诛,君子谓后主之贤,于是乎不可及。◎或曰:以诸葛之忠纯,尚有以此言进者。

盛衡名勋,承伯名齐,皆巴西阆中人也。 阆中,见《黄权传》。 勋,刘璋时为州书佐,先主定蜀,辟为左将军属,后转州别驾从事,卒。齐为太守张飞功曹。飞贡之先主,为尚书郎。建兴中,从事丞相掾,迁广汉太守,复为飞参军。 ◎沈家本曰:马勋先为张飞功曹,建兴中,飞早卒,此云“复为飞参军”,“飞”字必误,或是“亮”字。 亮卒,为尚书。勋、齐皆以才幹自显见; 自此句以下疑为裴注之文,末语“在作赞之后”可证。 归信于州党,不如姚伷。 伷,音胄。 伷字子绪,亦阆中人。 姚伷,见《张嶷传》。 先主定益州后,为功曹书佐。 ◎粱玉绳曰:后,一本作“复”,恐并讹,当作“伷”。◎沈家本曰:此传“定蜀后”、“定益州后”之文前后屡见,“后”字不误。 建兴元年,为广汉太守。丞相亮北驻汉中,辟为掾。 丞相掾也。 并进文武之士,亮称曰:“忠益者莫大于进人,进人者各务其所尚;今姚掾各存刚柔, 宋本“各”作“并”,《通鉴》同。 以广文武之用,可谓博雅矣,愿诸掾各希此事,以属其望。” ◎胡三省曰:○希,慕也。○郑氏《周礼》注:属,合也。 迁为参军。亮卒,稍迁为尚书仆射。时人服其真诚笃粹。延熙五年卒,在作赞之后。

孙德名福,梓潼涪人也。 李福父权,为刘焉所杀,见《焉传》及注。 先主定益州后,为书佐、西充国长、 西充国,见《谯周传》。 成都令。建兴元年,徙巴西太守, 由令为守是“迁”也,“徙”字误。 为江州督、扬威将军,入为尚书仆射,封平阳亭侯。延熙初,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,福以前监军领司马,卒。 ◎《益部耆旧杂记》曰:诸葛亮于武功病笃,后主遣福省侍,遂因谘以国家大计。福往具宣圣旨,听亮所言,至别去数日,忽驰思未尽其意,遂却骑驰还见亮。亮语福曰:“孤知君还意。近日言语,虽弥日有所不尽,更来一决耳。 宋本、冯本“一”作“亦”,误。《册府》“来”作“求”,《通鉴》作“更来求决耳”。 君所问者,公琰其宜也。”福谢:“前实失不谘请公,如公百年后,谁可任大事者?故辄还耳。乞复请,蒋琬之后,谁可任者?”亮曰:“文伟可以继之。”又复问其次,亮不答。 ◎胡三省曰:费祎字文伟。亮不答继祎之人,非高帝“此后亦非乃所知”之意,盖亦见蜀之人士无足以继祎者矣。呜呼!◎或曰:《公琰传》言“密表后主”者,是也。以公之谨慎,无口相传之理。◎林国赞曰:亮平生狭杨仪,器蒋琬,已密表后主,决于身后用琬,具见仪、琬本传。 福还,奉使称旨。 ◎《通鉴辑览》曰:闻病笃而使人谘大计,所谓大计,孰有重于此者,福岂宜忘?且福即不问,亮亦自当及之,何待别去复还邪?此陈寿所以不入正史,特附见于杨戏赞中也。 福为人精识果锐,敏于从政。子骧,字叔龙,亦有名,官至尚书郎、广汉太守。

伟南名朝,永南兄。郡功曹,举孝廉,临邛令,入为别驾从事。随先主东征吴,章武二年卒于永安。 ◎《益部耆旧杂记》曰:朝又有一弟,早亡,各有才望,时人号之李氏三龙。◎《华阳国志》曰: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,其文,朝所造也。 能为此文,不负“三龙”之誉。 ◎臣松之案:《耆旧》所记,以朝、邵及早亡者为三龙。邈之狂直,不得在此数。

德绪名禄,巴西安汉人也。 龚禄,见《张嶷传》。安汉,见《王平传》。 先主定益州,为郡从事牙门将。建兴三年,为越巂太守,随丞相亮南征,为蛮夷所害,时年三十一。弟衡,景耀中为领军。

义强名士,广汉郪人,国山从兄也。从先主入蜀后,举孝廉, ◎或曰:士为郪人,前此未闻相从也,“从”字衍。 为符节长, ◎《(劭)〈郡〉国志》:犍为郡荷节。◎钱大昕曰:《前志》有符无荷节,疑“荷”乃“符”之讹,而衍一“节”字也。《水经》“江水东过符县”,注引“符有先络,僰道有张帛”,是后汉亦名符县矣。或谓东京改名符节,晋时复为符者,非也。◎王先谦曰:○前汉县作“符”,三国蜀作“符节”,改属江阳郡,见常《志》。洪《志》作“符”,吴《表》作“符节”。○谢云:《舆地广记》“东汉符节”。晋始曰“符”,洪氏从《晋志》作“符”,非。○按:常《志》、《水经》皆作“符县”。据《蜀志》作“符节”,今从之。《晋志》作“符”,属江阳郡。○《一统志》:故县今泸州合江县西。 迁牙门将,出为宕渠太守, 宕渠,见《先主传》建安二十年。 徙在犍为。会丞相亮南征,转为益州太守,将南行,为蛮夷所害。

休元轻寇,损时致害,文进奋身,同此颠沛,患生一人,至于弘大。 赞冯休元、张文进

休元名习,南郡人。随先主入蜀。先主东征吴,习为领军,统诸军,大败于猇亭。 猇亭,见《先主传》章武二年。

文进名南,亦自荆州随先主入蜀,领兵从先主征吴,与习俱死。时又有义阳傅彤, ◎义阳郡,详见《魏志·明纪》景初元年。◎胡三省曰:魏文帝分南阳郡立义阳郡,又立义阳县属焉。此在彤入蜀之后,史追书也。 先主退军,断后拒战,兵人死尽, 《通鉴》“人”作 “众”。 吴将语彤令降,彤骂曰:“吴狗!何有汉将军降者!”遂战死。拜子佥为左中郎,后为关中都督,景耀六年,又临危授命。 傅佥死事见《姜维传》。 论者嘉其父子奕世忠义。 傅氏父子何以不为立传? ◎《蜀记》载晋武帝诏曰:“蜀将军傅佥,前在关城,身拒官军,致死不顾。佥父肜,复为刘备战亡。天下之善一也,岂由彼此以为异?佥息著、募,后没入奚官, ◎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奚三百人。◎郑注云:古者从坐,男女没入县官为奴,其少才知以为奚。今之侍史官婢。◎胡三省曰:息,子也。著与募,二子之名也。少府有奚官令,凡男女没入者属焉。魏以来邺都又有奚官督。 免为庶人。”

江阳刚烈,立节明君,兵合遇寇,不屈其身,单夫只役,陨命于军。 赞程季然

季然名畿,巴西阆中人也。 阆中,见《黄权传》。 刘璋时为汉昌长。 汉昌,见《马忠传》。 县有賨人, 夷人岁入賨钱,口四十,谓之賨民。 种类刚猛,昔高祖以定关中。巴西太守庞羲以天下扰乱,郡宜有武卫,颇招合部曲。有谗于璋,说羲欲叛者,璋阴疑之。羲闻,甚惧,将谋自守,遣畿子郁宣旨, ◎常《志》作“郁”,《通鉴》作“祁”。◎赵一清曰:下云“公弘名祁,季然之子”,此云“郁”,当别一子也。 索兵自助。畿报曰:“郡合部曲,本不为叛, 《通鉴》“叛”作“乱”。 虽有交构, 常《志》作“纵有谗谀”。 要在尽诚;若必以惧,遂怀异志,非畿之所闻。”并敕郁曰:“我受州恩,当为州牧尽节。汝为郡吏,当为太守效力, ◎胡三省曰:谓父子当各尽节于所事也。 不得以吾故有异志也。”羲使人告畿曰: “尔子在郡,不从太守,家将及祸。”畿曰:“昔乐羊为将,饮子之羹,非父子无恩,大义然也。今虽复羹子,吾必饮之。” 《通鉴》作“今虽羹祁以赐畿,畿啜之矣”。 羲知畿必不为己,厚陈谢于璋以致无咎。璋闻之,迁畿江阳太守。 ◎江阳,见《先主传》建安十七年。◎胡三省曰:○刘璋分犍为为江阳郡。○宋白曰:泸州之泸川江安县本江阳地。 先主领益州牧,辟为从事祭酒。 ◎胡三省曰:从事祭酒,诸从事之长也。 后随先主征吴,遇大军败绩,溯江而还,或告之曰:“后追已至,解船轻去, ◎常《志》作“后追以至,宜解舫轻行”。◎胡三省曰:方舟曰舫,又并两舟曰舫。 乃可以免。”畿曰:“吾在军,未曾为敌走, ◎常《志》“曾”作“习”,“敌”下有“之”字。《通鉴》同。◎胡三省曰:言擐甲执兵以临敌,固欲就死,未尝习走也。 况从天子而见危哉!”追人逐及畿船, 宋本“逐”作“遂”。 畿身执戟战,敌船有覆者。众大至,共击之,乃死。

公弘后生,卓尔奇精,夭命二十,悼恨未呈。 赞程公弘

公弘名祁, 宋、元本、吴本、毛本无“公”字,误。冯本此行顶格,亦误。 季然之子也。

古之奔臣,礼有来逼,怨兴司官, 司,疑作“同”。 不顾大德。靡有匡救,倍成奔北,自绝于人,作笑二国。 赞麋芳、士仁、郝普、潘濬 ◎宋、元本、吴本、毛本无“赞”字。◎何焯曰:四子叛臣,故独书名。◎弼按:诸葛丞相、许司徒书官不书字,亦与众异。

麋芳字子方,东海人也, 芳东海朐人,麋竺之弟,见《竺传》。 为南郡太守。士仁 《关羽传》作“傅士仁”,衍“傅”字。 字君义,广阳人也, 广阳属幽州。 为将军,住公安,统属关羽;与羽有隙,叛迎孙权。 麋芳、士仁事均见《吕蒙传》注引《吴书》及《孙权传》建安二十四年。麋芳又见《孙权传》黄武二年。 郝普字子太,义阳人。 义阳见前《傅彤传》。 先主自荆州入蜀,以普为零陵太守。为吴将吕蒙所谲,开城诣蒙。 郝普事见《孙权传》建安十九年,又见《吕蒙传》。 潘濬字承明,武陵人也。先主入蜀,以为荆州治中,典留州事,亦与关羽不穆。孙权袭羽,遂入吴。普至廷尉, 普事又见《吴志·胡综传》及注。 浚至太常,封侯。 ◎濬,《吴志》有传。◎何焯曰:伤天下三分,不归一统,始于荆州失、关侯败,故以三叛人终之。并及郝普者,吕蒙袭夺南三郡,荆、吴之衅所由成也。略孟达而专言此,意有所寓矣。先之以冯、张、程者,恨其不能报吴,先主由此崩殂也。系之以季然、公弘有良子而夭,若后主之寿考,昭烈不得谓之有子也。 ◎《益部耆旧杂记》 宋、元本、冯本 “益部”标目顶格。 载王嗣、常播、卫继三人,皆刘氏王蜀时人,故录于篇。 ◎何焯曰: “益部”以下疑皆裴注。◎潘眉曰:三人皆裴松之引附,非陈承祚本书。毛本凡裴注皆小字,而此独用大字,盖误以为陈《志》也。◎钱大昕曰:《辅臣赞》有赞无传者,附注爵于下,注亦承祚本文也。赞最后“益部耆旧”二十六字及下王嗣、常播、卫继三传,皆裴松之注。今刊本皆升作大字,读者亦认为承祚正文,则大误矣。承祚作《益部耆旧传》,见于《晋书》本传及《隋经籍志》,若《杂记》则《隋志》无之。或云陈术撰,亦必晋人,不应承祚遽引其书。盖裴氏于李孙德、李伟南二人注下既各引《杂记》以补本注之阙,而王嗣等三人姓名不见于承祚书,故附录以传异闻,此亦裴注之恒例。今承讹已久,特为辩正之。◎姚范曰:《李譔传》末言“陈术著《益部耆旧传》及《志》”,承祚或取其书,非裴注亦未可定。◎李慈铭曰:古人著书无此体,承祚既有取于此三人,何不为之立传,而忽羼它人著作于戏《赞》之末乎?钱说是也。《李譔传》仅言陈术著《益部耆旧传》及《志》,无“《杂记》”之名。《华阳国志》曰“自建武后,蜀郡郑伯邑、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、祝元灵、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,作《巴蜀耆旧传》。陈寿以为不足经远,乃并巴、汉撰为《益部耆旧传》十篇”,又曰“陈术字申伯,作《耆旧传》者也”,是术书本不称“《杂记》”,明矣。惟术实季汉人,常璩列之后汉燕邠、赵嵩之后,承祚附之蜀,《李譔传》亦云“历三郡太守”,而钱氏以为晋人,则偶未考及耳。◎刘咸炘曰:○尚氏谓:目录以此三人附《戏传》,明系陈氏原文。陈术著《益部耆旧传》在寿之先,安知非引术书?○此说非也。诸史目录皆非原本所有,不可为据。陈术所作名《耆旧传》,非《益部耆旧杂记》也。 王嗣字承宗,犍为资中人也。 资中,见《法正传》。 其先,延熙世以功德显著。举孝廉, “举”上疑夺“嗣”字。 稍迁西安围督、 西安围,见《姜维传》。 汶山太守, 汶山郡,见《后主传》延熙十年。 加安远将军。绥集羌、胡,咸悉归服,诸种素桀恶者皆来首降,嗣待以恩信,时北境得以宁静。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,羌、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,国赖其资。迁镇军,故领郡。后从维北征,为流矢所伤,数月卒。戎夷会葬,赠送数千人,号呼涕泣。嗣为人美厚笃至,众所爱信。嗣子及孙,羌、胡见之如骨肉,或结兄弟,恩至于此。常播字文平,蜀郡江源人也。 江源,见《董和传》,“源”作“原”。 播仕县主簿功曹。县长广都朱游, 广都,见《后主传》建兴十四年。 建兴十五年中被上官诬劾以逋没官谷,当论重罪。播诣狱讼争,身受数千杖,肌肤刻烂,毒痛惨至,更历三狱,幽闭二年有余。每将考掠,吏先验问,播不答,言“但急行罚,无所多问”!辞终不挠,事遂分明。长免刑戮。时唯主簿杨玩亦证明其事,与播辞同。众咸嘉播忘身为君,节义抗烈。举孝廉,除郪长, 郪县,今四川潼川府三台县南,见《钟会传》。 年五十余卒。书于《旧德传》,后县令颍川赵敦图其像,赞颂之。卫继字子业,汉嘉严道人也。 ◎汉嘉郡,见《先主传》章武二年。◎《郡国志》:蜀郡属国严道。◎《蜀记》曰:秦灭楚,徙严王之族于此,故谓之严道。◎《一统志》:严道故城,今四川雅州府荣经县治。 兄弟五人。继父为县功曹。继为儿时,与兄弟随父游戏庭寺中,县长蜀郡成都张君无子,数命功曹呼其子省弄,甚怜爱之。张因言宴之间,语功曹欲乞继,功曹即许之,遂养为子。继敏达夙成,学识通博,进仕州郡,历职清显。而其余兄弟四人,各无堪当世者,父恒言己之将衰,张明府将盛也。时法禁以异姓为后,故复为卫氏。屡迁拜奉车都尉、大尚书, ◎官本《考证》曰:“大”字疑衍。◎沈钦韩曰:大尚书,疑首曹,若今吏部。《隶释》祝睦、刘宽二碑皆有“大尚书”也。◎潘眉曰:○《晋书·鲁芝传》:迁大尚书,掌刑理。 忠笃信厚,为众所敬。钟会之乱,遇害成都。

评曰:邓芝坚贞简亮,临官忘家,张翼亢姜维之锐,宗预御孙权之严,咸有可称。杨戏商略, 略,疑作“搉”。 意在不群, ◎何焯曰:意在不群,承祚自誉,信乎其不群也。 然智度有短, 冯本“智”作“制”,误。 殆罹世难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