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 卷三十四·蜀书四·二主妃子传第四

蜀书四

三国志三十四二主妃子传第四 ◎梁章钜曰:标题虽称“二主妃子”,而列传则大书“先主甘皇后”、“穆皇后”、“后主敬哀皇后”、“张皇后”,皆称皇后。而孙吴诸后则降称夫人,可见承祚厚以天子之制予蜀也。〖本钱大昕说。〗◎潘眉曰:陈寿祚不为孙夫人立传,夫人还吴,同于大归。◎钱大昕曰:《蜀志》称昭烈曰先主,安乐公曰后主,后主之太子璿特为立传,且正其太子之号。《吴志》则曰权、曰亮、曰休、曰晧,皆斥其名,可见承祚未尝侪蜀于吴也。

晋平阳侯相 安汉陈寿 撰宋中书侍郎西乡侯 闻喜裴松之 注沔阳卢弼 集解 校录:初晨一缕光 复校:擎骥

44.1 先主甘皇后

先主甘皇后,沛人也。先主临豫州,住小沛, 小沛,见《先主传》。 纳以为妾。先主数丧嫡室, ◎康发祥曰:先主转军海西、守小沛之日,妻子屡为吕布、高顺所虏,究不知何氏,史失其实矣。 常摄内事。随先主于荆州,产后主。值曹公军至,追及先主于当阳长阪, 当阳长坂,见《先主传》。 于时困偪,弃后及后主,赖赵云保护,得免于难。 ◎《拾遗记》卷八云:先主甘后,沛人也。生于贱微。里中相者云:“此女后贵,位极宫掖。”及后长而体貌特异,至十八,玉质柔肌,态媚容冶。先主召入绡帐中,于户外望者,如月下聚雪。河南献玉人,高三尺,乃取玉人置后侧,昼则讲说军谋,夕则拥后而玩。人常称玉之所贵,德比君子,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?后与玉人洁白齐润,观者殆相乱惑。嬖宠者非惟嫉于甘后,亦妒于玉人也。后常欲琢毁坏之,乃诫先主曰:“昔子罕不以玉为宝,《春秋》美之。今吴、魏未灭,安以妖玩继怀?凡淫惑生疑,勿复进焉。”先主乃撤玉人像,嬖者皆退。当斯之时,君子议以甘后为神智妇人焉。 后卒,葬于南郡。章武二年,追谥皇思夫人, ◎康发祥曰:先主转军广陵海西,麋竺进妹于先主为夫人。麋夫人不闻与谥,史亦不为立传,何也? 迁葬于蜀,未至而先主殂陨。丞相亮上言:“皇思夫人履行修仁,淑慎其身。大行皇帝昔在上将,嫔妃作合, 宋本“妃”作“配”。 载育圣躬,大命不融。大行皇帝存时,笃义垂恩,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,特遣使者奉迎。会大行皇帝崩,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,又梓宫在道,园陵将成,安厝有期。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:《礼记》曰:‘立爱自亲始,教民孝也;立敬自长始,教民顺也。’不忘其亲,所由生也。《春秋》之义,母以子贵。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, ◎太,毛本作“大”,误。◎《汉书·高帝纪》:五年,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。◎《高后纪》:七年,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。◎梁章钜曰:高祖之母死于小黄,高祖五年追谥昭灵夫人,吕后七年尊为昭灵皇后。皇后之称,吕后所加,此谓“高祖追尊”,恐系信笔之误。 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,尊号曰恭怀皇后, ◎范《书·和帝纪》:永元九年,追尊皇妣梁贵人为皇太后,改葬恭怀皇后于西陵。 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,尊号曰灵怀皇后。 ◎范《书·献帝纪》:兴平元年,追尊谥皇妣王氏为灵怀皇后,改葬于文昭陵。◎钱大昭曰:孝愍皇帝,即汉献帝也。在章武元年,献帝见害,追谥孝愍,犹可托之传闻。至后主嗣位,已阅二年之久,山阳公之存殁,岂不知之?而犹称为孝愍皇帝者,不过欲因此以讨魏室篡弑之罪有藉口耳。不然,献帝见在,大敌未克,而玄德晏然自立,嗣主继体践祚,虽曰汉帝子孙,与魏文之僭位何以异乎?所谓掩耳盗铃也。◎刘咸炘曰:此说非也。不可无君,昭烈不得不立。愍帝虽不死,亦失国之君,陷身贼中,受其公爵,岂可遥奉耶?知其未死,而无以称之,即以上谥为号,礼以义起也。 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,以慰寒泉之思, ◎《诗·邶风·凯风之章》:爰有寒泉,在浚之下。有子七人,母氏劳苦。 辄与恭等 太常赖恭也。 案谥法,宜曰昭烈皇后。《诗》曰:‘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’ ◎《诗·王风·大车之章》。◎《毛传》云:谷,生也。生在于室,则外内异;死则神合,同为一也。 ◎《礼》云:上古无合葬,中古后因时方有。 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,臣请太尉告宗庙, ◎洪饴孙曰:太尉不详何人,盖置而不常设。可考者一人,上官胜,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。 布露天下,具礼仪别奏。”制曰可。

44.2 先主穆皇后

先主穆皇后, 穆皇后、敬哀皇后皆未书姓,以下有“兄吴壹”、“张飞长女”之文。似宜书姓,下文云“兄壹”、“飞长女”,方合。 陈留人也。兄吴壹, 壹事见《季汉辅臣赞》。 少孤,壹父素与刘焉有旧,是以举家随焉入蜀。焉有异志,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。焉时将子瑁自随,遂为瑁纳后。瑁死,后寡居。先主既定益州,而孙夫人还吴, ◎梁章钜曰:孙夫人之事,此为再见。◎王昙曰:此不明叙所以还吴之故,则法正已进刘瑁妻吴氏于宫中,舟船之迎,实夫人见几之哲。是岁建安之二十年乙未,正权袭取长沙、分界连和之日。可想见蜀主与夫人同牢已七年矣。此陈寿所以有绸缪恩纪之笔也。 ◎《汉晋春秋》曰:先主入益州,吴遣迎孙夫人。夫人欲将太子归吴,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,乃得止。 ◎《赵云别传》:孙夫人以权妹骄豪,权闻备西征,大遣舟船迎妹,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。云与张飞勒兵截江,乃得后主还。◎何焯曰:《汉晋春秋》所云为妄。先主定益州时,诸葛公与张、赵等溯流至蜀。孙夫人还吴当在建安二十年争荆州时。◎弼按:《赵云别传》“权闻备西征,乃迎妹”,正为争荆州之时。《汉晋春秋》所云亦谓“先主入益州”之后,非谓“定益州之时”,何说似泥。◎康发祥曰:孙夫人,一见《先主传》,再见《穆皇后传》,三见《法正传》。承祚不为立传,岂以故剑未还,故阙而不书邪? 群下劝先主聘后,先主疑与瑁同族, 毛本“瑁”作“媢”,误。 法正进曰:“论其亲疏,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?” ◎《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:晋太子圉为质于秦,秦归河东而妻之。二十二年,圉逃归。惠公卒,圉立,是为怀公。晋文公至秦,秦伯纳女五人,怀嬴与焉。◎杜注:怀嬴,子圉妻,子圉谥怀公,故号为怀嬴。◎钱大昭曰:何与,犹言“何如”也。 于是纳后为夫人。 ◎梁章钜曰:法正导君以非礼,先主始疑而终遂之,君臣均失,诸葛公亦不匡正,何也? ◎习凿齿曰:夫婚姻,人伦之始,王化之本,匹夫犹不可以无礼, 监本“匹”作“焉”,误。 而况人君乎?晋文废礼行权,以济其业,故子犯曰:有求于人,必先从之,将夺其国,何有于妻, 事见《国语》。 非无故而违礼教者也。今先主无权事之偪,而引前失以为譬,非导其君以尧、舜之道者。先主从之,过矣。 建安二十四年,立为汉中王后。章武元年夏五月,策曰:“朕承天命,奉至尊,临万国。今以后为皇后,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,承宗庙,母天下,皇后其敬之哉!”建兴元年五月,后主即位, 毛本复“即”字,误。 尊后为皇太后,称长乐宫。壹官至车骑将军,封县侯。延熙八年,后薨,合葬惠陵。 ◎孙盛《蜀世谱》曰: ◎沈家本曰:《蜀世谱》,隋、唐志不著录。此传引二条,一条记后主太子璿弟六人,一条记吴壹之孙乔。《费诗传》一条,记诗子立。《吕凯传》二条,一记吕氏之徙不韦县,一记凯子详。《张嶷传》一条,记嶷孙奕。《后书·蛮夷传》注引不韦县事,与《吕凯传》同。是其书体例不专蜀主之世系,凡士大夫世系悉详之,与《隋志》所录之《汉氏帝世谱》、《齐梁帝谱》不同矣。 壹孙乔,没李雄中三十年,不为雄屈也。

44.3 后主敬哀皇后

后主敬哀皇后,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。 张飞妻,夏侯霸从妹。 章武元年,纳为太子妃。建兴元年,立为皇后。十五年薨,葬南陵。

44.4 后主张皇后

后主张皇后,前后敬哀之妹也。建兴十五年,入为贵人。延熙元年春正月,策曰:“朕统承大业,君临天下,奉郊庙社稷。今以贵人为皇后,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。 ◎周寿昌曰:故事,持节册封使臣例书名,不书姓,前后册文可证。“向”字疑衍。 勉修中馈,恪肃禋祀,皇后其敬之哉!”咸熙元年,随后主迁于洛阳。 ◎《汉晋春秋》曰: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,李昭仪曰:“我不能二三屈辱。”乃自杀。

44.5 甘陵王永

刘永字公寿,先主子,后主庶弟也。章武元年六月,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, ◎姚范曰:梁、鲁皆虚名,策中遂有“龟蒙”、“畿甸”之言,亦不典也。◎杭世骏曰:○《鼎录》:章武三年,先主作二鼎,一与鲁王,文曰“富贵昌宜侯王”,一与梁王,文曰“大吉羊宜王公”,并古隶书,高二尺。 策曰:“小子永, ◎宋本“小”作“少”。◎官本《考证》曰:当作“小”。 受兹青土。朕承天序,继统大业,遵修稽古,建尔国家,封于东土,奄有龟蒙,世为藩辅。呜呼,恭朕之诏!惟彼鲁邦, ◎周寿昌曰:“邦”字宜避,此与先主祭天文“汉邦”字误同。 一变適道,风化存焉。人之好德,世兹懿美。 ◎周寿昌曰:承祚晋臣,此“懿”字亦当避,疑字有误。 王其秉心率礼,绥尔士民,是飨是宜,其戒之哉!”建兴八年,改封为甘陵王。初,永憎宦人黄皓,皓既信任用事,谮构永于后主,后主稍疏外永,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。咸熙元年,永东迁洛阳,拜奉车都尉,封为乡侯。

44.6 安平悼王理

刘理字奉孝,亦后主庶弟也,与永异母。章武元年六月,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,策曰: “小子理,朕统承汉序,祗顺天命,遵脩典秩,建尔于东,为汉藩辅。惟彼梁土,畿甸之邦,民狎教化,易导以礼。往悉乃心,怀保黎庶,以永尔国,王其敬之哉!”建兴八年,改封理为安平王。 马超女配安平王理,见《超传》。 延熙七年卒,谥曰悼王。子哀王胤嗣,十九年卒。子殇王承嗣,二十年卒。景耀四年诏曰:“安平王,先帝所命。三世早夭,国嗣颓绝,朕用伤悼。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。”辑,理子也。咸熙元年,东迁洛阳,拜奉车都尉,封乡侯。

44.7 后主太子璿

后主太子璿, ◎钱大昕曰:此承祚特笔,且正其为太子之号,视《吴志》之曰权、曰亮、曰休、曰晧者,判然矣。 字文衡。母王贵人,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。延熙元年正月,策曰:“在昔帝王,继体立嗣,副贰国统,古今常道。今以璿为皇太子,昭显祖宗之威,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绶。其勉脩茂质,祗恪道义,谘询典礼,敬友师傅,斟酌众善,翼成尔德,可不务脩以自勖哉!”时年十五。 璿好骑射,出入无度,见《霍峻传》。费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,见《祎传》。 景耀六年冬,蜀亡。咸熙元年正月,钟会作乱于成都,璿为乱兵所杀。 宋本“杀”作“害”。诸葛瞻尚公主,见本传。费祎子恭尚公主,见《祎传》。关羽孙统尚公主,见《羽传》。 ◎孙盛《蜀世谱》曰:璿弟,瑶、琮、瓒、谌、询、璩六人。 ◎潘眉曰:依《后主传》及《蜀纪》,“询”当为“恂”,“璩”当为“虔”。“谌”、“ 恂”、 “虔”意义不相远。又“询”、“璩”《说文》无,并俗字。 蜀败,谌自杀, ◎周寿昌曰:北地王谌何以不为立传,仅于《后主传》中纪其事乎?若非裴注引《汉晋春秋》数语,则王之武烈忠愤,几无可见。《通鉴》虽不帝蜀,而此数语全引之,则承祚良史之笔,于此不无阙失也。◎康发祥曰:北地王谌慷慨激昂,洵贤王也,不为作传,殊不可解。 余皆内徙。值永嘉大乱,子孙绝灭。唯永孙玄奔蜀,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。永和三年讨李势,盛参戎行,见玄于成都也。

评曰:《易》称“有夫妇然后有父子”,夫人伦之始,恩纪之隆,莫尚于此矣。是故纪录,以究一国之体焉。 ◎潘眉曰:陈仁锡本脱评语三十五字,俗本之陋如此。◎刘咸炘曰:此评无谓极矣,岂以《吴志》不书太子,而《蜀志》书之,故自明乎?◎或曰:诸王不知其母,注记无官,信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