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 卷六十二·吴书十七·是仪胡综传第十七

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◎刘咸炘曰:同典尚书辞讼为侍中。 三国志六十二

晋平阳侯相 安汉陈寿 撰宋中书侍郎西乡侯 闻喜裴松之 注沔阳卢弼 集解 校录:Milanzhangnan 复校:擎骥

72.1 是仪

是仪字子羽,北海营陵人也。 营陵,见《魏志·王脩传》。 本姓氏,初为县吏,后仕郡,郡相孔融嘲仪, 北海本为国,孔融为北海相。建安十一年,国除为郡。此书郡相,似失之。 言“氏”字“民”无上,可改为“是”,乃遂改焉。 ◎徐众《评》曰: ◎赵一清曰:众,当作“爰”。 古之建姓,或以所生,或以官号,或以祖名,皆有义体,以明氏族。故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,此先王之典也,所以明本重始,彰示功德,子孙不忘也。今离文析字,横生忌讳,使仪易姓,忘本诬祖,不亦谬哉!教人易姓,从人改族,融既失之,仪又不得也。 ◎何焯曰:古之氏族,本出上赐,汉吏皆成君臣,未足深责。◎钱大昕曰:“氏”、“是”本一字,犹“姒”与“弋”、“嬴”与“盈”、“姞”与“郅”,可以互用。徐众讥其忘本诬祖,由于未通古文。 后依刘繇,避乱江东。繇军败,仪徙会稽。

孙权承摄大业,优文征仪。到见亲任,专典机密,拜骑都尉。吕蒙图袭关羽,权以问仪,仪善其计,劝权听之。从讨羽,拜忠义校尉。 忠义校尉,一人,吴置。 仪陈谢,权令曰: “孤虽非赵简子,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?” ◎《韩诗外传》:赵简子有臣曰周舍,立于门下三日三夜。简子使问之曰:“子欲见寡人,何事?”周舍对曰:“愿为谔谔之臣。” 既定荆州,都武昌,拜裨将军,后封都亭侯,守侍中。欲复授兵,仪自以非材,固辞不受。黄武中,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,欲诱致曹休。休到,大破之,迁偏将军,入阙省尚书事, 元本“阙”作“关”,误。 外总平诸官,兼领辞讼,又令教诸公子书学。

大驾东迁,太子登留镇武昌,使仪辅太子。太子敬之,事先咨询,然后施行。进封都乡侯。后从太子还建业,复拜侍中、中执法,平诸官事、领辞讼如旧。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,权怒,收嘉系狱,悉验问。时同坐人皆怖畏壹, 其时与嘉同坐者。 并言闻之,仪独云无闻。于是见穷诘累日,诏旨转厉,群臣为之屏息。 ◎胡三省曰:为,于伪翻。屏,必郢翻。屏息,不敢舒气也。 仪对曰:“今刀锯已在臣颈,臣何敢为嘉隐讳,自取夷灭,为不忠之鬼!顾以闻知当有本末。”据实答问,辞不倾移。权遂舍之,嘉亦得免。 ◎何焯曰:若辞有倾移,亦并得祸,巧者不皆可幸也。 ◎徐众《评》曰:是仪以羁旅异方,客仕吴朝,值谗邪殄行, ◎《说文》:殄,尽也。一日绝也。◎《尚书·舜典》:朕塈谗说殄行。◎《孔传》云:塈,疾也。殄,绝也。言疾谗说绝君子之行也。 当严毅之威,命县漏刻,祸急危机,不雷同以害人,不苟免以伤义,可谓忠勇公正之士,虽祁奚之免叔向, 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范宣子杀羊舌虎,〖羊舌虎,叔向弟。〗囚叔向。于是祁奚老矣,乘驲而见宣子。宣子说,与之乘,以言诸公而免之。不见叔向而归,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。 庆忌之济朱云, ◎《汉书·朱云传》:云字游,鲁人也。云上书求见,请斩安昌侯张禹,上大怒曰:“小臣廷辱师傅,罪死不赦。”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,叩头殿下曰:“此臣素著狂直于世,使其言是,不可诛;其言非,固当容之。臣敢以死争。”庆忌叩头流血,上意解。 何以尚之?忠不谄君, 宋本“谄”作“陷”,误。 勇不慑耸,公不存私,正不党邪,资此四德,加之以文敏,崇之以谦约,履之以和顺,保傅二宫,存身爱名,不亦宜乎!

蜀相诸葛亮卒,权垂心西州,遣仪使蜀申固盟好。奉使称意,后拜尚书仆射。南、鲁二宫初立, ◎钱大昕曰:赤乌五年,立子和为太子,霸为鲁王。权宠爱霸,与和无殊,故有二宫之称。和废徙后二年,乃封南阳王,则霸已赐死久矣。“南、鲁”之文,于义不通,当云“东宫与鲁王初立”,下文乃称“二宫”,斯得之。◎赵一清曰:南宫,吴太子宫也。《权传》“赤乌十年二月,適南宫”,是也。 仪以本职领鲁王傅。仪嫌二宫相近切,乃上疏曰: “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,兼资文武,当今之宜,宜镇四方,为国藩辅。宣扬德美,广耀威灵,乃国家之良规,海内所瞻望。但臣言辞鄙野,不能究尽其意。愚以二宫宜有降杀,正上下之序,明教化之本。”书三四上。为傅尽忠,动辄规谏;事上勤,与人恭。

不治产业,不受施惠,为屋舍财足自容。邻家有起大宅者,权出望见,问起大室者谁,左右对曰:“似是仪家也。”权曰:“仪俭,必非也。”问果他家。其见知信如此。服不精细,食不重膳,拯赡贫困,家无储畜。权闻之,幸仪舍,求视蔬饭,亲尝之,对之叹息,即增俸赐,益田宅。仪累辞让,以恩为戚。

时时有所进达,未尝言人之短。权常责仪以不言事,无所是非,仪对曰:“圣主在上,臣下守职,惧于不称,实不敢以愚管之言, ◎潘眉曰:○司马贞云:愚陋管见也。○《华覈传》“臣以愚管”,《贺邵传》注“不胜愚管”,并用“愚管”字。后如顾臻表司马兴之议,裴骃《集解序》,并用“愚管”字。 上干天听。” 毛本“干”作“于”,误。 事国数十年,未尝有过。 ◎韩菼曰:典机密,傅两宫,皆剧任也。而数十年无过,又持正得大体,吾不能名其物也。◎又云:时校事横行,是君故妙于悟主,所谓以不言言也。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, 宋本无“历”字。 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,独无以白仪。权叹曰:“使人尽如是仪,当安用科法为?”

及寝疾,遗令素棺,敛以时服,务从省约,年八十一卒。

72.2 胡综

胡综字伟则,汝南固始人也。 ◎《郡国志》:豫州汝南郡固始。◎《一统志》:今河南陈州府沈丘县东南三十里。 少孤,母将避难江东。孙策领会稽太守,综年十四,为门下循行, ◎《续汉志·舆服志》: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,置门下五吏。◎《续百官志》刘昭注引《汉官》曰:循行二百三十人。 留吴与孙权共读书。策薨,权为讨虏将军,以综为金曹从事, ◎《续百官志》:金曹主货币、盐铁事。 从讨黄祖,拜鄂长。 鄂,见《孙权传》黄初二年。 权为车骑将军,都京, 京,见《孙韶传》。 召综还,为书部, 车骑将军之书部也。 与是仪、徐详俱典军国密事。 ◎徐详,见《孙权传》建安二十二年。◎赵一清曰:《吴地记》:吴主遣徐详至魏,魏太祖谓详曰:“孤比者愿济横江之津,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,猎长洲之苑,吾志足矣。”对曰:“若越横江而游姑苏,是踵亡秦而蹑夫差,恐天下事去矣。”太祖笑曰:“徐生,无乃逆诈乎?” 刘备下白帝, 白帝,见《蜀志·先主传》建安十七年。 权以见兵少,使综料诸县,得六千人,立解烦两部,详领左部、综领右部督。 ◎胡三省曰:督,督将也。 吴将晋宗叛归魏,魏以宗为蕲春太守, 晋宗,事见《孙权传》黄武二年。 去江数百里,数为寇害。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,生虏得宗, 互见《贺齐传》。黄武中,胡综与周鲂讨彭绮,见《周鲂传》。 加建武中郎将。 建武中郎将,一人,吴置。 魏拜权为吴王,封综、仪、详皆为亭侯。

黄武八年夏, 《孙权传》无黄武八年,盖黄武八年即黄龙元年,因黄龙见而改元年。 黄龙见举口, ◎《孙权传》:黄龙元年夏四月,夏口、武昌并言黄龙、凤皇见。◎官本“举口”作“夏口”。◎李龙官曰:毛本作“举口”,《御览》作“樊口”,“举口”盖“樊口”之误。然据《孙权传》作“夏口”,则《御览》所云“樊口”,未为得之。◎赵一清曰:举口,《宋书·符瑞志》作“樊口”,非也。举口,举水入江之口,春秋之柏举也。字亦作“洰”,见《水经注·三十五》。◎弼按:《孙权传》云“夏口、武昌并言黄龙、凤皇见”,是所见者不止夏口一地,不必改作“夏口”也。“樊”、“举”二字形相似,故又有误作“樊口”者。◎《一统志》:举水今名岐亭河,出麻城县东北,西南流至黄冈县西三十里团风镇入江。◎谢锺英曰:举口,即团风镇。 于是权称尊号,因瑞改元。又作黄龙大牙, ◎《文选》张衡《东京赋》:牙旗缤纷。◎薛综注引《兵书》曰:牙旗者,将军之旌。谓古者天子出,建大牙旗竿上,以象牙饰之,故云牙旗。缤纷,风吹貌。◎弼按:据此,则吾国龙旗由来已久。 常在中军,诸军进退,视其所向,命综作赋曰:“乾坤肇立, ◎《尔雅·释诂》:肇,始也。 三才是生。狼弧垂象,实惟兵精。 ◎《史记·天官书》:秦之彊也,候在太白,占于狼、弧。◎《汉书·天文志》:其东有大星曰狼。狼角变色,多盗贼。下有四星曰弧。◎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狼一星,在东井东南。狼为野将,主侵掠。色有常,不欲动也。弧九星,在狼东南,天弓也。主备盗贼,常向于狼。 圣人观法,是效是营,始作器械,爰求厥成。黄、农创代,拓定皇基,上顺天心,下息民灾。高辛诛共, ◎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帝喾(帝)〈高〉辛者,黄帝之曾孙也。帝喾生放勋,是为帝尧。讙兜进言共工,尧曰不可,而试之工师。共工果淫辟,舜言于帝,流共工于幽陵。 舜征有苗, ◎《尚书·大禹谟》:帝曰:“咨,禹!惟时有苗弗率,汝徂征。”三旬,苗民逆命。帝乃诞敷文德,舞干羽于两阶。七旬,有苗格。 启有甘师, ◎《史记·夏本纪》:夏后帝启,禹之子。有扈氏不服,启伐之,大战于甘。将战,作《甘誓》,遂灭有扈氏。◎马融曰:甘,有扈氏南郊地名。◎《索隐》云:夏启所伐。鄠南有甘亭。◎《正义》曰:○《地理志》云:鄠县,古扈国,有户亭。○《训纂》云:“户”、 “扈”、“鄠”三字一也,古今字不同耳。 汤有鸣条。 ◎《史记·殷本纪》:桀犇于鸣条。◎《括地志》云: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坡口,即古鸣条陌也。鸣条战地在安邑西。 周之牧野, ◎《史记·周本纪》: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,乃誓。◎《正义》曰:○《括地志》云:卫州城,故老云周武王伐纣,至于商郊牧野,乃筑此城。○郦元注《水经》云:自朝歌南至清水,土地平衍,据皋跨泽,悉牧野也。○《括地志》又云:纣都朝歌,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。 汉之垓下, 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,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◎应劭曰:垓,音该。◎李奇曰:沛洨县聚邑名也。◎张揖《三苍》注云:垓,堤名,在沛郡。◎《正义》云:垓下是高冈绝岩,今犹高三四丈,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,因取名焉。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。 靡不由兵,克定厥绪。明明大吴,实天生德,神武是经,惟皇之极。乃自在昔, 元本“自”作“闻”。 黄、虞是祖, ◎《通志·氏族略》云:又有孙氏妫姓,齐陈敬仲四世孙,孙桓子无宇之后也。桓子曾孙武,以齐之田、鲍四族谋为乱,奔吴为将。武之子明,食邑于富春,自是世为富春人。◎互见《孙坚传》。 越历五代,继世在下。应期受命,发迹南土,将恢大繇, ◎官本《考证》曰:繇,疑作“猷”,下同。◎沈家本曰:○案,“繇”、“猷”通。○《诗·巧言》:秩秩大猷。○《汉书·叙传》注作“秩秩大繇”。○《文选·幽通赋》:谟先圣之大猷兮。○注:猷,或作“繇”。○《尔雅·释诂》云:繇,道也。○《释宫》云:猷,道也。○此“繇”、 “猷”相通之证也。 革我区夏。乃律天时,制为神军,取象太一, ◎宋本“一”作“乙”。◎《史记·天官书》:中宫天极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。◎《索隐》曰:○《春秋合诚图》云:紫微,大帝室,太一之精也。◎《正义》云:○泰一,天帝之别名也。○刘伯庄云:泰一,天帝之最尊贵者也。 五将三门;疾则如电,迟则如云,进止有度,约而不烦。四灵既布,黄龙处中,周制日月,实曰太常, ◎《续汉志·舆服志》:天子建太常,十有二斿,九仞曳地,日月升龙,象天明也。◎刘昭注:○引郑众曰:太常,九旗之画日月者。○郑玄曰:七尺为仞,天子之旗,高六丈三尺。 桀然特立,六军所望。仙人在上,鉴观四方,神寔使之,为国休祥。军欲转向,黄龙先移,金鼓不鸣,寂然变施,闇谟若神,可谓秘奇。在昔周室,赤乌衔书, ◎《吕氏春秋》:文王之时,天先见火,赤乌衔丹书,集于周社。 今也大吴,黄龙吐符。合契河洛,动与道俱,天赞人和,佥曰惟休。”

蜀闻权践阼,遣使重申前好。综为盟文,文义甚美,语在《权传》。

权下都建业,详、综并为侍中,进封乡侯,兼左右领军。 ◎胡三省曰:吴置中领军及左右领军。 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,综乃伪为质作降文三条:

其一曰:“天纲弛绝,四海分崩,群生憔悴,士人播越,兵寇所加,邑无居民,风尘烟火,往往而处,自三代以来,大乱之极,未有若今时者也。臣质志薄,处时无方,系于土壤,不能翻飞,遂为曹氏执事戎役,远处河朔,天衢隔绝,虽望风慕义,思托大命,愧无因缘,得展其志。每往来者,窃听风化,伏知陛下齐德乾坤,同明日月,神武之姿,受之自然,敷演皇极,流化万里,自江以南,户受覆焘。英雄俊杰,上达之士,莫不心歌腹咏,乐在归附者也。今年六月末,奉闻吉日,龙兴践阼,恢弘大繇,整理天纲,将使遗民,睹见定主。昔武王伐殷,殷民倒戈; ◎《尚书·武成篇》:会于牧野,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 高祖诛项,四面楚歌。 见前。 方之今日,未足以喻。臣质不胜昊天至愿,谨遣所亲同郡黄定恭行奉表,乃托降叛,间关求达,其欲所陈,载列于左。”

其二曰:“昔伊尹去夏入商, ◎《史记·殷本纪》:伊尹去汤適夏,既丑有夏,复归于亳。 陈平委楚归汉, ◎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项羽略地至河上,陈平往归之,从入破秦,赐平爵卿。项王将诛定殷者将吏,陈平惧诛,乃身间行杖剑亡,渡河,遂至修武降汉。 书功竹帛,遗名后世,世主不谓之背诞者,以为知天命也。臣昔为曹氏所见交接,外托君臣,内如骨肉,恩义绸缪,有合无离,遂受偏方之任,总河北之军。当此之时,志望高大,永与曹氏同死俱生,惟恐功之不建,事之不成耳。及曹氏之亡,后嗣继立,幼冲统政,谗言弥兴。同侪者以势相害,异趣者得间其言,而臣受性简略,素不下人,视彼数子,意实迫之,此亦臣之过也。遂为邪议所见构会,招致猜疑,诬臣欲叛。虽识真者保明其心,世乱谗胜,余嫌犹在,常惧一旦横受无辜,忧心孔疚,如履冰炭。昔乐毅为燕昭王立功于齐,惠王即位,疑夺其任,遂去燕之赵,休烈不亏。 ◎《史记·乐毅传》:燕昭王屈身下士,以招贤者,乐毅遂委质为臣,燕昭王以为亚卿。乐毅留徇齐五岁,下齐七十余城,皆为郡县以属燕。会燕昭王死,子立为燕惠王。燕惠王固已疑乐毅,得齐反间,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。乐毅畏诛,遂西降赵。 彼岂欲二三其德?盖畏功名不建,而惧祸之将及也。昔遣魏郡周光以贾贩为名, 监本“贩”作“败”,误。 托叛南诣,宣达密计。时以仓卒,未敢便有章表,使光口传而已。以为天下大归可见,天意所在,非吴复谁?此方之民,思为臣妾,延颈举踵,惟恐兵来之迟耳。若使圣恩少加信纳,当以河北承望王师,疑心赤实, 《册府》“疑”作“款”。 天日是鉴。而光去经年,不闻咳唾,未审此意竟得达不?瞻望长叹,日月以几,鲁望高子, ◎《公羊传·闵公二年》:冬,齐高子来盟。庄公死,子般弑,闵公弑,比三君死,旷年无君。设以齐取鲁,曾不兴师徒,以言而已矣。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,立僖公而城鲁。鲁人至今以为美谈,曰:“犹望高子也。” 何足以喻!又臣今日见待稍薄,苍蝇之声,绵绵不绝,必受此祸,迟速事耳。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,必以臣质贯穿仁义之道,不行若此之事,谓光所传,多虚少实,或谓此中有他消息,不知臣质构谗见疑,恐受大害也。且臣质若有罪之日,自当奔赴鼎镬,束身待罪,此盖人臣之宜也。今日无罪,横见谮毁,将有商鞅、白起之祸。 ◎《史记·商君传》:商君者,卫之诸庶孽公子也,名鞅,姓公孙氏。闻秦孝公求贤,求见孝公,定变法之令。行之十年,秦民大悦。居五年,秦人富强,天子致胙于孝公,诸侯毕贺。卫鞅既破魏还,秦封之于商十五邑,号为商君。商君相秦十年,宗室贵戚多怨望者。秦孝公卒,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。◎《史记·白起传》:白起者,郿人也。善用兵,事秦昭王。攻楚,拔郢,烧夷陵。秦以郢为南郡。迁为武安君。攻赵军于长平,赵卒四十万人降,尽坑杀之。秦昭王使使者赐之剑自裁。 寻惟事势,去亦宜也。死而弗义,不去何为!乐毅之出,吴起之走, ◎乐毅事见前。◎《史记·吴起传》:吴起者,卫人也。好用兵,魏文侯以为将,击秦,拔五城,以为西河守。魏文侯卒,其子武侯疑之。吴起惧得罪,遂去,即之楚。 君子伤其不遇,未有非之者也。愿陛下推古况今,不疑怪于臣质也。又念人臣获罪,当如伍员奉己自效,不当徼幸因事为利。然今与古,厥势不同,南北悠远,江湖隔绝,自不举事,何得济免!是以忘志士之节,而思立功之义也。且臣质又以曹氏之嗣,非天命所在,政弱刑乱,柄夺于臣,诸将专威于外,各自为政,莫或同心,士卒衰秏,帑藏空虚,纲纪毁废,上下并昏,想前后数得降叛,具闻此问。兼弱攻昧,宜应天时,此实陛下进取之秋,是以区区敢献其计。今若内兵淮、泗,据有下邳,荆、扬二州,闻声响应,臣从河北席卷而南,形势一连,根牙永固。关西之兵系于所卫,青、徐二州不敢彻守,许、洛余兵众不满万,谁能来东与陛下争者?此诚千载一会之期,可不深思而熟计乎!及臣所在,既自多马,加诸羌胡 何焯校改“诸”作“以”。 常以三四月中美草时,驱马来出,隐度今者,可得三千余匹。陛下出军,当投此时,多将骑士来就马耳。此皆先定所一二知。凡两军不能相究虚实,今此间实羸,易可克定,陛下举动,应者必多。上定洪业,使普天一统,下令臣质建非常之功,此乃天也。若不见纳,此亦天也。愿陛下思之,不复多陈。”

其三曰:“昔许子远舍袁就曹,规画计较,应见纳受,遂破袁军,以定曹业。 许子远,事见《魏志·武纪》建安五年注引《曹瞒传》,又见《魏志·崔琰传》注引《魏略》。 向使曹氏不信子远,怀疑犹豫,不决于心,则今天下袁氏有也。愿陛下思之。间闻界上将阎浮、赵楫欲归大化,唱和不速,以取破亡。今臣款款,远授其命,若复怀疑,不时举动,令臣孤绝,受此厚祸,即恐天下雄夫烈士欲立功者,不敢复托命陛下矣。愿陛下思之。皇天后土,实闻其言。”此文既流行,而质已入为侍中矣。 ◎李安溪曰:吴人专作此狡狯,如周鲂、胡综之流,即伯言亦不免也。不知承祚载此等文字于志,欲以何为?◎刘咸炘曰:此较周鲂之笺更无关系。◎弼按:吴质事见《魏志·王粲传》末及注引《魏略》、《世语》、《质别传》。质以文才为魏文帝所善,废簏受绢,早画密谋,股肱心腹,相契至深。魏明又为明主,岂敌国所能离间者?惟质以太和四年入为侍中,则適为吴黄龙二年也。

二年, 黄龙二年也。 青州人隐蕃归吴, ◎隐蕃事见《潘濬传》注引《吴书》。◎胡三省曰:○《姓谱》,隐,以谥为氏。 上书曰:“臣闻纣为无道,微子先出; ◎胡三省曰:商纣无道,微子抱祭器而奔周。 高祖宽明,陈平先入。 陈平,事见前。 臣年二十二,委弃封域,归命有道,赖蒙天灵,得自全致。 ◎胡三省曰:言蒙天之灵,得自全而致身于吴也。 臣至止有日,而主者同之降人, ◎胡三省曰:此主者,谓主客之官也。 未见精别,使臣微言妙旨,不得上达。於邑三叹, ◎胡三省曰:於邑,短气貌,读如本字。或云,於,音乌;邑,乌合翻。 曷惟其已。 ◎胡三省曰:用诗人语。 谨诣阙拜章,乞蒙引见。” ◎李安溪曰:诈人者,人亦诈之。陈氏以蕃附《综传》,有以也。 权即召入。蕃谢答问, 《通鉴》“谢”上有“进”字。 及陈时务,甚有辞观。 ◎胡三省曰:言其敏于言辞,美于仪观也。 综时侍坐,权问何如,综对曰:“蕃上书,大语有似东方朔,巧捷诡辩有似祢衡,而才皆不及。”权又问可堪何官,综对曰:“未可以治民,且试以都辇小职。” ◎胡三省曰:国都在辇毂下,故曰都辇。 权以蕃盛论刑狱,用为廷尉监。 ◎胡三省曰:自汉以来,廷尉有正,有监,有平。◎何焯曰:蕃盖投权之多猜也。 左将军朱据、廷尉郝普 郝普,事见《吕蒙传》,又见《蜀志》《季汉辅臣赞》。 称蕃有王佐之才,普尤与之亲善,常怨叹其屈。后蕃谋叛,事觉伏诛, ◎《吴录》曰:蕃有口才,魏明帝使诈叛如吴,令求作廷尉职,重案大臣以离间之。既为廷尉监,众人以据、普与蕃亲善,常车马云集,宾客盈堂。及至事觉,蕃亡走,捕得,考问党与,蕃无所言。 局本“蕃”作“审”,误。 吴主使将入,谓曰:“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?”蕃曰:“孙君,丈夫图事,岂有无伴!烈士死,不足相牵耳。”遂闭口而死。◎《吴历》曰:权问普:“卿前盛称蕃,又为之怨望朝廷,使蕃反叛,皆卿之由。” ◎《孙登传》注引《吴书》云: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,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接待,惟羊衜、杨迪拒绝不与通。 普见责自杀。据禁止, 禁止,解见《潘濬传》。 历时乃解。拜综偏将军, 综为偏将军,宣传诏命,见《朱桓传》。 兼左执法,领辞讼。辽东之事,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,权亦大怒,其和协彼此,使之无隙,综有力焉。

性嗜酒,酒后欢呼极意,或推引杯觞,搏击左右。权爱其才,弗之责也。

凡自权统事,诸文诰策命,邻国书符,略皆综之所造也。 ◎赵一清曰:○《御览》卷八百五引《胡综别传》曰:吴时掘得铜印,以琉璃盖,画布云母于其上,开之得白玉如意。太皇帝因问综,综曰:“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气象,处处埋宝物,以当王者之气,此即是也。”◎章宗源曰:《胡综别传》,见《类聚》、《御览》。◎侯康曰:《类聚》卷七十及八十三引《综别传》,其事本传不载。 初以内外多事,特立科,长吏遭丧,皆不得去,而数有犯者。权患之,使朝臣下议。综议以为宜定科文,示以大辟,行之一人,其后必绝。遂用综言,由是奔丧乃断。 ◎综议见《孙权传》嘉禾六年,此传复出者,刊削不尽也。◎李安溪曰:悖谬甚矣。

赤乌六年卒, ◎《隋书·经籍志》:吴侍中胡综《集》二卷。梁有录一卷。◎《唐经籍志》:胡综《集》二卷。◎严可均《全三国文》录存六篇。《太子宾友目》亦综所作,见《孙登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。综《请立诸王表》,见《类聚》卷五十一,《孙权传》赤乌五年注已引之。 子冲嗣。冲平和有文幹, 冲著《吴历》,详见《魏志·文纪》黄初七年注。胡冲《答问》,见《孙和传》注。 天纪中为中书令。 ◎侯康曰:○《御览》卷二百二十引薛莹《条列吴事》曰:胡冲意性调美,心趣解畅,有刀笔才,闲于时事。为中书令,虽不能匡矫,亦自守不苟求容媚。 ◎《吴录》曰:冲后仕晋尚书郎、吴郡太守。

徐详者字子明,吴郡乌程人也, 乌程,见《孙坚传》。 先综死。

评曰:是仪、徐详、胡综,皆孙权之时幹兴事业者也。仪清恪贞素,详数通使命,综文采才用,各见信任,辟之广夏, ◎或曰:夏,疑作“厦”。◎案:○《诗》:夏屋渠渠。○《韵会》:廈,通“夏”。○引《礼记·檀弓》“见若覆夏屋者矣”。“厦”、“夏”本通。 其榱椽之佐乎! ◎陈景云曰:志中凡不立传而附见他传者,虽有事迹可称,评中皆不及之。《综传》次《是仪传》,详事又附《综传》后,而陈氏评详,乃与是仪、胡综同目,为孙权时幹兴事业者,而尤称详之数通使命,无传有评,疑乖史例。且详通使曹公,惟一见《孙权传》中,如陈氏之评,则详固屡尝奉使称旨矣。前既不著其事,而后忽出此评,更所未喻也。观评中先详后综,则非附见《综传》者甚明。意详当自有传在《综传》之前,而偶逸之。今《综传》后数语,则出自后人附益也。据《江表传》,详尝以侍中、偏将军为节度官,掌典军粮,亦可略见其幹略,余则无从考证矣。◎朱邦衡曰:徐详本应立传,失其行事,而特存其大略于评论中,此亦史家互见法也。马、班论赞,往往有之。陈氏谓乖史例,窃所未详。◎潘眉曰:陈《志》本是以是仪、胡综、徐详三人为一卷,故评曰“是仪、徐详、胡综皆孙权之时幹兴事业者也”。◎又曰:○仪清恪贞素,详数通使命,综文采才用。徐详应有专传,今佚。辄为摭拾闻见,补于左:徐详者字子明,吴郡乌程人也。孙权为车骑将军,都京,详与胡综、是仪俱典军国密事。〖本《胡综传》。〗建安二十二年,迁都尉,权令诣曹公请降。〖本《吴主传》。〗太祖与详曰:“孤比者愿越横江之津,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,猎长洲之苑,吾志足矣。”详对曰:“大王欲奉至顺以合诸侯,若越横江而游姑苏,是踵亡秦而蹑夫差,恐天下之事去矣。”太祖笑曰:“徐生得无逆诈耶?”〖本《御览·六十九》引《吴地记》。〗因报使修好,誓重结婚。〖本《吴主传》。〗刘备下白帝,权以详领解烦左部督。魏拜权为吴王,封详亭侯。〖本《胡综传》。〗为侍中、偏将军。权初置节度官,使典掌军粮,非汉制也。初用详,详死,用诸葛恪代详。〖本《诸葛恪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。〗权践祚,都建业。进封乡侯,与综为左右领军,先综死。〖本《胡综传》。〗◎刘咸炘曰:此本以综、详合传,正是圆神之遗,非无传也。固非附见,亦不劳补。传末乃书详字里,亦行文之宜,非后人附益。